美文网首页文章节日文章
端午节淡淡的思念

端午节淡淡的思念

  • 作者: 吴兴华
  • 来源:美文网
  • 发表于2017-05-25
  • 被阅读395
  •   前些年,我们县里在川东第一村洋烈新村水域里搞过两届端午龙舟竞赛。赛场上,随着信号枪的一声令下,鼓点的敲响,十支龙舟船队像离弦的箭向终点进发,争夺第一,场面恢弘,鼓声震天,热闹非凡。从那一刻起,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重新认识,也激发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思念。

      再过一个多月又是一年一度的传统端午节了。此刻我想,那时候绿绿的飞絮将和往年一样,也会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嫩绿的叶片开始浓重起来。最早的那些花儿也将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接着又是下一场花事缤纷而来。一些果实,也将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就会姗姗而来,川东的端午节这天,一些地方举行了龙舟竞赛,包粽子,挂艾蒿,挂菖蒲等一些习俗,气氛浓烈。小时侯的记忆里,出了龙舟的热闹,艾蒿、菖蒲这些可以挂在门前驱邪,避灾。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了关于端午节最初的朦胧的记忆。直到自己长大了,成了父亲,又把这些习俗传教给了孩子,可是孩子们除了觉得这些好玩好奇之外,她们似乎什么也不会想,更不会懂得这样的节日对我们这些大人有什么意义。

      五月里的这个传统节日,在我们川东南麓前些年比较浓厚。一直是记忆里那个传统而温暖,淳朴而幸福的节日。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对面山尖上冒出来从玻璃窗照射进屋里,亮闪闪的阳光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这天便是端午节的到来。于是,我和妹妹还有小弟在伸开胳膊时就发现,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妈妈头晚上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也早已盛满了煮沸后的艾蒿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艾蒿的淡淡微苦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这是妈妈和我天不亮就到山坡上去扯回来的艾蒿,除了在门上插上一把,剩余的就将艾叶放到水里煮沸来洗脸,这是我们当地过节的习俗。端午节这天中午,爸爸或妈妈还要买回粽子,一家人吃了粽子才吉利,意味着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早在七十年代初,我们川东的端午节是从初四开始过的。记得那时爸爸会在一大清早就把编织的竹器挑到街上买了,顺便从街上买点肉,买点鱼回来。一般来说,那个年代平时是吃不上这些好东西的,也只有过节这天才能够奢侈一次,叫打打牙祭。我那时七八岁,这天早早起床,等妈妈忙活好其他家务,一起拿上镰刀,和妈妈一起去田间地边或山坡上割些艾蒿、菖蒲回来,下午放学回来用妈妈烧好的艾蒿水洗澡,说用端午节这天的艾蒿、菖蒲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

      迄今我还依稀记得,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当中最重要的艾蒿和菖蒲之外,当然还有山林、路边的金银花,田里的薄荷草等,妈妈把割回来的艾蒿、菖蒲、野草、金银花、薄荷叶放在我家那口大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这些都是必须得有的,这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一直把水烧开。烧开的水,是青绿色的,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和妹妹、弟弟不稀罕,我们稀罕的是煮鸡蛋。因为平时的鸡蛋都要省下来变卖钱补贴家庭费用开支的,只有端午节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盆里,待半温半温后洗澡。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也懂事多了,也看到在老家端午节的习俗中,院子里的伯伯、婶婶在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系上了那些五颜六色好看的五彩线,一直要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老人和父母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的端午节,我们村上竟没有人自己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的。即便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的气氛。我是直到上了高中才知道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时隔三十多年,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也还在老家继续保持下来,而且县城、小镇里的超市还卖起了粽子。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天都如过节,但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气氛还在继续延生。家乡农村的中年妇女和年轻媳妇至今还一如既往地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到山林里割些艾蒿、菖蒲、金银花插在门上,干了用来烧水洗澡、洗脚。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花花碌碌的五彩丝线了,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他们该怎么相会呢?今天通过百度查找,知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因此,南方和北方过端午节是不一样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带香荷包,还要在当天的窗前或者门梁上挂上葫芦。家家户户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似乎没有人关注是为了纪念什么,他们只是延续着祖先留下的风俗来过这个节日的,只是为家人驱邪免灾,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罢了。

      如今,到这个节日还有一个多月,行走在乡村农户,徜徉在超市或街边,均还看不到街上和超市堆着的粽子,还有那满街艾蒿、菖蒲的影子,那种温馨的习俗与喜悦在心里淡了,远了。年纪大了的母亲与我在一起,也已经不再亲自到山坡野地割艾蒿或菖蒲了。回想着去年端午节前夕,我们栏目策划了一期端午节节目,看着货架上厂家做出的粽子很漂亮,那各种的样式也是手工做不出来的,比手工的更完美更时尚。于是,我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种亲切和质朴,包括那记忆里散发着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种香味已经变得有些枯燥和飘浮。

      毕竟,有一些记忆也渐行渐远,然后淡去消失。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而历经过那种温暖于我的,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女儿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时光静淌,而我们的温暖依然在心里。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

      我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上,用每天的日历缩短五月的距离,用目光里的能量温暖掌心的记忆。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

      本文标题:端午节淡淡的思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article/11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