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范文心得体会
2017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及体会

2017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及体会

  • 作者: 无可置疑
  • 来源:美文阅读网
  • 发表于2018-01-07
  • 被阅读463
  •   2017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及体会(精选优秀范文)

      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广大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和“水泥”。新时期,乡村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加强乡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仍需继续常抓不懈。

      加强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要强化乡村党员干部学习常态化。乡村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乡村党员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每个乡村党员干部都要以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村民群众实际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学习理论,提高素质。努力形成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乡村党员干部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法律知识,增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党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运用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基本路线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加强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强化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常态化。乡村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为乡村群众办实事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乡村党员队伍服务群众的主动性。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了解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帮助脱贫致富,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乡村工作,一心一意知民需、帮民富;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重点,拓宽信访渠道,认真受理、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一心一意解民忧、化民怨,推动服务群众的常态化、职能化、制度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服务群众的常态化、职能化、制度化,努力在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中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要强化制度管理创新常态化。乡村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创新,是解决乡村“四风”问题的根本保障。乡村党组织要坚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发展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制度、选人用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认真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制度,通过目标设定、责任明确、时限要求,突出重点、分类评价,使考核工作更为合理,考核机制更为健全、科学,有效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着力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考准干部实绩,破解干部管理难题,围绕干部“四风”问题创新地实行干部实绩公示评议制,将乡村党员干部工作“晒”在阳光之下,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走“活”群众路线。

      加强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要强化乡村党员干部监督检查常态化。乡村党组织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和倾向,督促纠正和整改。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农村供给侧改革战略性调整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村寨消防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检查,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不作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乡村党组织要通过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形成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四风”现象。对乡村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要全方位地管、有系统地抓,采取日常巡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方法,多角度对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和通报。

      乡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是说在口头上,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实实在在为村民群众谋幸福。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肩负起推动发展、造福村民群众的历史重担,让乡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延伸阅读:

      20xx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

      今年来,按照党委、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时刻坚持的方针和原则。作为一名干部,更应该从头做起,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意识,真正做一个党放心、人民满意、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相信的年轻干部。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的廉政建设,并能始终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参加了党委布置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的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提高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大脑中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时时警醒自己,筑牢防线。

      2、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每一名党员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盛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1、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到工作来说,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坚定信心,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三、艰苦奋斗,培养良好生活作风

      加强党风廉正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坚持以邓理论为指导,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了自身的廉洁自律。围绕“创新”,做到“五带头、五增强”以警示自己。五带头:一是带头积极参加校党委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带头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沟通信息,了解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四是带头执行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五是带头思想作风深入,密切党群关系,依靠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构筑生活作风上两道防线。工作上,坚持办一切事情以量力而行,花少钱办好事,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四、关心社会,永葆政治本色

      在新世纪新阶段,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是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行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巡视利剑》观后感及心得)服务人民群众方面,牢牢把握和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满意作为“标杆尺度”,认真解决群众最盼、最急的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并认真做好“六个贯穿始终”,就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贯穿始终;把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贯穿始终;把抓求真务实贯穿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贯穿始终,把反腐倡廉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贯穿始终。

      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阅读拓展:

      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学习中纪委和中组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资料、观看廉政教育专题警示片,感受颇深。看着一桩桩、一件件痛心疾首、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要求,深感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在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方面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小节问题。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时,才能树立起党的威信和党的形象,才能“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一、党的形象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形象,将党的形象看作是关乎党的存亡的大问题。在加强党风建设方面,我党鲜明地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把党风建设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来抓。并指出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常对照,时刻提醒自己。正如古人所谓的:吾日三省吾身。尤其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现代社会,老百姓无时不刻不在关心看我党的一举一动,我们的表现正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可以说是党的大厦的一砖一瓦,必须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来严格要求自己。也正因为党的形象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反腐倡廉也应当作为每一个党员必须严格履行的义务。

      二、从小事做起,时刻敲响警钟

      纵观历史,所以的贪官污吏都是从贪欲的恶性膨胀而起的。现代的腐败分子也无例外。翻开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腐败分子的履历,他们走向犯罪的每一个阶段,党中央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告诫。但他们以侥幸的心理撬动了放纵的行为,用膨胀的欲望摧毁了是非的界限,正是由于少了一点自律,多了一点怂恿,终于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邪路。不难看出,那些以身试法的人问题就出在世界观、权力观上,出在缺乏自律意识上,是他们自己毁了自己。原深圳市海关关长赵玉存是农民的儿子,他从普通干部做起,由干事、副科一直到正厅。在其担任副关长以前,工作很出色,也很廉洁,但是,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他逐渐放松了“廉洁”这根弦,从一餐饭、一块手表、几百元几千元小红包开始,到汽车、房子、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地贪,最后终于成为全家共受贿900多万元人民币的巨贪。这些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注重小事,不从小事做起,不时刻警钟长鸣,克制自己的贪欲,最终都将成为我党的害群之马,成为人类所不齿的败类。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首先将警钟敲给自己,长鸣不绝于耳,才能有如履薄冰般的谨慎、如临深渊般的警醒。

      三、权为民所用

      如何正确用好手中的权力,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很好思考的问题。领导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人民推举你,就是信任你,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才能抗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用好用中的权力。如果你将权力变为以权谋私的工具,人民终究会将权力收回的一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能够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是受人民欢迎和爱戴的好干部好党员,而刘中山、朱福忠之流忘记了人民的嘱托,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置之脑后,最后沦为人民的敌人,成为千古罪人。在高墙之内,这些人又悔不该当初,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一个人,不管是谁,只要放松了对自己的改造,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必定要犯错误。因此,我们要从一个个反面事例中警醒,善于从自身找原因,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加强党性修养,在立身行事中坚持党的原则,以此来约束、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无往而不胜;才能真正承担起社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警钟先敲醒自己很重要,警钟经常敲响很必要。

      本文标题:2017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及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article/16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