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周莹

  • 作者: 月下李说
  • 来源:美文网
  • 发表于2018-01-13
  • 被阅读447
  •   知道泾阳有个吴家大院,这该感谢电视剧《那时花好月正圆》,七十多集的剧情,加上孙俪等艺人的微妙又高超的演技,让那一段的历史重现在今人的面前,也让剧中的主要人物周莹活跃在了人间。人们议论吴家,探讨周莹,探寻到吴家的祖上是在泾阳的安吴堡,这下泾阳安吴果真火了起来。

      若干年前,朋友去过哪里,是作为红色旅游基地的安吴青年训练班旧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时的安吴堡人迹寥寥,街静无商,人们只知道此处是泾阳首富“安吴寡妇”的私宅大院,抗战时期为中共中央青年部借用,办起青年干部学校。两年多里,有一万两千名学员从这里走向延安、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人们缅怀革命志士,回忆革命战争的故事,而对于吴家大院的辉煌和缔造这一辉煌的“安吴寡妇”知之甚少。突然的一部电视剧热播,让周莹这个人广为流传,得知周莹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女强人,出生在陕西三原县,在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吴家逐渐家道中落步入困境,周莹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历经坎坷终于建立起陕西吴氏的“商业帝国”,成为当时唯一经商致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周莹的传奇故事被艺术渲染而出,感动了世人,震撼着人心,于是人们纷纷前往泾阳,探个究竟。

      我也是耐不住性情,择个假日去了。本想泾阳熟路,几十分钟必然抵达,可万万不曾料到轻车熟路也会出差。人到泾阳,立即打开导航,按照最先进的技术,直奔泾阳吴家大院。我真佩服导航这个玩意,任何一种路况,它竟是这般清楚,一会左,一会右,前面弯道出第二个口。它让我信服地开出几十公里,还想着这个吴家大院怎么越走越远了。突然一声转弯令,我停在一片白墙灰瓦间。此处是一个村子,不大,却一片新气象。车停的不少,人却无几,我好生奇怪!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吴家大院吗?又好生失落,周莹的事业仅是如此!走进村,见一老妪,静坐在家门的一块空地上。与老人搭话:“老人家,这里可是吴家大院?”老人摇摇头,说:“不是,你们走错了。这里是咸阳,你们找的吴家大院在泾阳,是周莹的老家。“你知道周莹?”知道,电视上演了。那女人能干,不像我浑身的毛病。“我们笑了,问起老人的年龄,她说八十四了,最近天天有车到这里来,都打听吴家大院,她就是坐在这里指路呢。

      我从疑惑中走出来,对现代科技的不解到老太太的指点迷津,让我从中悟到世间的路没有坦途不曲的,只有走过,才知其中的味道,我真该感谢这位老人。随后又有几辆车主与我们一同往回赶,路途五十几公里,这个差错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周莹在向人们暗示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么!我笑着在想。

      安吴堡是个不小的村落,村落离一座山很近,所以村子就成长条形。村里的街道并不宽阔,街面也不平坦,人群就顺着路往里流。村口上的那条路,已是商摊布满,吃用杂货比比皆是,吆喝声一片,倒是那些菜农吆喝声最响,一堆一堆的野菜让游人打探,菜农便讲:“这菜能清理人血里的农药,健康的很呢!”听得游人嘿嘿的笑,不过这里的菜看着新鲜,绿莹莹的爱人,价格很是便宜。进了村子,两岸全是吃货,泾阳锅盔、羊肉水盆、荞麦饸餎、甑糕、羊血、葫芦鸡、熮花糖等等。所有摊店都挂着黄旗,写着泾阳二字,也全用了电视剧的人物,说周莹爱吃的甑糕,搞的人吃着东西,满脑子就想着剧情。

      吃了一碗水盆,与店主聊天,问起生意事,老板兴冲冲地说:“没想到一个电视剧会把安吴弄火,前些年都是来看青训班的,整天见不到几个人,现在人都挤疙瘩呢,忙的人不亦乐乎。”“那多好,你就发财了!”我说的老板哈哈笑起。又问:“游人比以前能多多少?”老板伸了四个指头,我说:“四倍!”他瞧了我一眼道:“四十倍都挡不住。”这个数字着实让我吃惊。望着满街道拥挤的人群,就想吴家大院的兴衰起落与周莹这个人物有关,而如今这位百年前的人物又因艺术的作用再度辉煌了安吴堡,带来了旅游经济的兴盛。这种改变究竟该感谢谁呢!是吴家大院的周莹!是现代艺术的力量!还是欣赏和享受艺术的人们!

      让我深感遗憾的是没能在吴家大院里走一遭,实在是人太多太够拥挤太让人耐不住性子了,在那个大场子里成圈成行地排队。我只好坐在大院门口的茶摊上,喝茶观望。吴家大院气势不凡,门庭高大,雕砖画梁的。朱门红柱极显富贵,可以想见那个年代里,安吴堡的村寨一片土墙瓦屋,唯独这座高墙大院显示出商业帝国的超凡气度。这是一代商人智慧的凝聚,也是他们呕心沥血、博战杀场的最终结局。这个结局留给了后人,成为人们观览、思考、研究和纪念的场所。望着这扇朱门,想象着《那时花花月正圆》剧情中的周莹在此处上轿落轿,潇洒倜傥时的情景,真让人为她喝一声彩,点一声赞呢!

      最终去了吴氏陵园,好大一座园子,有着上百棵古柏,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古柏苍翠,郁郁葱葱,石牌坊,古墓碑在林间寂寞而立,吴家五代人群聚此地,身世浩大流传百芳,令后人感赞不已。人们在园中漫步,探讨吴家人物,独独不见周莹,有人问起,有人便说:“她进不了这座园子,因她丧夫又无后,只能埋葬在园外。”人们为周莹遗憾,又问起周莹的墓,那人就讲:“埋在园外三百米的地方。”“能去看看吗!”“那里什么都没有了,早被人挖了。”听的人有些惊愕,忙说:“怎会是这样呢!”也有人问那个解说人,那人笑着说:“我就是看守园子的人。”人们就听了下去。

      “那些年,此地遭灾,人们饥饿难忍,便把周莹的墓挖了。为了盗取墓里的金银财宝,连周莹的尸骨都踢的七零八碎,破坏的不成样子。“守园人话毕匆匆而去,留给我的空间就是那座墓园。我在其间缓缓而行,突然发现这院中百年的古柏全向一个方向倾斜,虽说古柏葱葱郁郁,活的十分精神,可树身却永远不再直立。我想这园子一定地处风口,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让它屈势而立,风雨中生长必然带着风雨的伤痕。

      那么周莹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历经商海磨难,终了却保不住自己的遗骨,实在让人感到悲伤。这段说法是否真实,没有做过进一步考证,但周莹的墓确实没有看到。这样的人生结局究竟该怎么评说,可事隔百年周莹的精神又在人间活跃了起来,就像那些古柏依然葱葱郁郁,覆盖民心。

      艺术的力量是伟大的,周莹的精神是不朽的,而人们崇尚和追寻美好事物的眼界是永久不衰的。

      本文标题:寻找周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article/16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