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希部长《选拔干部看五方面》心得体会及感受
通过学习陈希部长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的文章,深刻领会了选拔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文章里说选拔干部具体应把握五个方面:一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二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三看政治担当,是事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四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五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一、加强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铸牢理想信念之魂,不忘初心、坚守正道,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只有把理论学懂开通了,才能清醒的认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发扬真抓实干提高党性修养。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的精神,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树立真抓实干的新形象,切实提高党性修养说实话,就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敢讲实话,敢于反映真实情况。要秉着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干净干事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必须善于关心和爱护干部,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帮助、督促,加强与干部的交心通气,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他们以“家”的温暖。
三、践行社会担当,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政治责任。注重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工作上要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好人、用好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做到公平不偏袒,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励精图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任劳任怨、甘当人梯;在生活上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浮华所动,不为名利所惑,以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延伸阅读:
学习新任中央党校校长陈希谈选拔干部的标准心得体会
中央党校校长校长陈希,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他在《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一文中谈到整治腐败时说道“干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绝不亚于腐败问题,其职务越高、平台越大,给党造成的损失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选拔党的干部,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党章》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指出,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加强对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科学发展实绩、作风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的考察,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要全面准确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培养选拔干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整治和严厉查处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选拔干部突出政治标准,就是要看四个是否。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局意识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核心意识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看齐意识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个自信是指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提出。
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要敢于亮剑、敢于碰硬、敢于攻坚、敢战能胜,要有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要有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懂规矩、讲规矩,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办事,不越红线,不违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选拔任用干部,要全面辩证、客观准确评价干部,对干部政治表现既要有定性判断,更要用事实说话,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不能狭隘地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选拔任用。
阅读拓展:
选拔干部要重视民心
为了把握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各地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形式,注意倾听民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有些单位由于某些工作不到位,某些环节把握不当,出现了民意失真现象。
一、测评推荐过程中的民意失真。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过程中了解民意的一个基础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造成民意失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倾斜性失真。即是由于参加测评推荐的对象不具代表性,如有的部门在推荐后备干部活动中,只集中部分机关人员进行民意测验,而没有安排下属单位的代表,这样得到的结果仅仅反映一部分人的意见,而不能代表大多数群众的心愿。二是引导性失真。这是由于在干部测评推荐活动中,主持人讲话给人以某种错觉,造成误导。如有的单位推荐后备干部,在强调年轻化、知识化时,简单地划一个界限,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学历在大学以上,结果大家对照条件,把视线只集中在个别人身上,使那些基本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被排斥在外。三是心里障碍性失真。即在测评、推荐活动中由于环境不适,组织不当,使参加测评者心有余悸,不能独立反映自己的意愿。有些单位在进行民主测评和推荐活动中,人员座位过于拥挤,秩序组织不严,把本来应该背靠背进行的活动,变成面对面,相互交头接耳,使参评者产生心理障碍,推荐人员随大流,其结果必然失真。
二、个别谈话过程中的民意失真。谈话是干部考察中获取信息,掌握干部德才素质的主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因此,谈话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地对干部作出评判。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民意失真的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谈话对象数量不足,不重视个别谈话人数和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选择谈话对象(12.4 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报告及汇报),让大家站在不同角度对被考察人进行评价,简单的把民意等同于民主推荐中的得票多少,甚至只找几个单位负责人了解一下情况,造成以偏概全,以票取人。二是谈话质量不高,在考察谈话过程中,由于谈话对象有一定随机性,他们一般不可能事先作充分准备,交谈中往往一时难以全面地反映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三是没有明确的提出考察对象,这种方式不能充分搜集到考察对象的全面情况
三、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当造成民意失真。在选拔干部工作中,一是在选拔干部程序上没有严格按《条例》要求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确定考察对象时,未经党组织集体研究,简单地以推荐得票多少决高低,没有将组织上平时掌握的情况与推荐情况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二是确定考察对象没有差额,这样一方面未将几个后备人选同时交给群众去比较、鉴别,从中选优;易给人以带“领导意图”之嫌,因而有的人可能一味地去迎合领导心理或不愿反映实情。三是在决策中没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即未能听取委员(常委)们的意见,党委在研究干部工作时,既没有进行表决,也没有让大家充分讨论,方案提出后,仅由一两个主要负责人发表意见就形成决议。
干部选拔工作中民意失真的种种现象,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因此,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必须认真学习《条例》,把握好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把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们干部工作中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