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县有座马石山,山前坡有一道半人高的石墙。石墙里有块平地叫平顶寨,平顶寨上直立着一棵象把大伞似的平顶松。热天来到山上的人,总愿在平顶松下歇脚、乘凉;冬天来到山上的人,总愿在平顶松下躲风、避雪。人们谈起这棵平顶松,总和马石山惨案中的“十勇士”联系在一起。上了点年纪的人说:“平顶松枝叶繁茂,万古长青,是因为‘十勇士’精神不死。”年轻人则说:“平顶松长得所以这样旺盛,是‘十勇士’用鲜血滋养了她。”
简介
马石山,位于胶东半岛的乳山市境内,主峰海拔高467.4米,山势蜿蜒险峻,岭长谷深,山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这里群峰巍峨,奇石嶙峋,林木葱郁,鸟类繁多,保留着原始山林特有秀美风貌,是乳山市风景区之一。同时,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制造的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发生地,乳山市政府在马石山主峰修建了烈士陵园,这里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说远古时,马石山有一个草肥水美的牧场,天上的一匹神马经常偷偷到牧场吃草饮水。后来,天上下来一位天将要降服这匹神马,神马就地一滚,竟比大山还高。天将一看,也施展法力,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他伸手抓住马鬃,把大山当成了上马垫脚石,飞身上马,腾空而去。
从此,人们把这座大山叫做“上马石山”,后来,逐渐把“上”字去掉,直呼“马石山”了。
事件
开端
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英雄的抗日军民同“扫荡”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被围在网内的少数八路军指战员,为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反复冲杀,掩护大批群众突出重围,自己却血洒马石山,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1942年,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的困难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的“扫荡”。这一年内,日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就达40多次。在多次的“扫荡”中,尤以1942年冬对胶东的大“扫荡”最为残酷。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因为当年已经进行过两次大“扫荡”,所以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作战目标是:歼灭以山东纵队第五旅及第五支队为基干的胶东军区部队,恢复山东半岛的治安,尤其是确保青岛、烟台间的交通。
冈村宁次是日寇驻华北方面军最高司令官,以嗜血成性和阴险狡诈而臭名远扬。他亲临胶东,决不是偶然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沟通冀鲁平原,水陆交通便捷,物产富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日本法西斯“大东亚圣战”的战略计划中,一直把胶东作为往来于海上与华北之间的重要通道和“以战养战”的补给基地之一。尤其是1942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战略地位日益提高,胶东半岛有几百里连片的海岸线,尤为日军统帅部所重视。随着胶东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开展,八路军在重新打开牙山中心根据地以后,依靠牙山,稳步向东、西两翼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昆嵛山、大泽山根据地,大大改变了胶东战略局势,使胶东半岛这把刺刀上到了枪身上。日寇赖以运送人员、军火以及其他物资的这一重要通道和补给基地,受到重大威胁。3、4月间,日伪军出动1万余人,在日军驻山东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次郎中将指挥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春季大“扫荡”。5月间,日伪军又组织4000多人“扫荡”胶东。入秋以来,日伪军分头又“扫荡”胶东各区。当时胶东的行政区划,分为东海、西海、北海、南海四个专区。现在,从日寇调兵遣将之多、动员范围之广和准备时间之长来判断,特别是冈村宁次秘密抵烟,预示着胶东抗日军民所面临的日寇冬季“扫荡”,将是空前规模和极端残酷的。
日军此次大“扫荡”所使用的部队计有:驻青岛的内田银之助少将的独立混成第五旅团主力,驻济南的柳川悌中将的第五十九师团一部,驻张店的奥村半二少将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一部,驻惠民的林芳太郎少将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一部,共15000人,配以26艘舰艇封锁半岛沿海,飞机10架协同作战。自11月19日开始,至12月29日结束,历时40天,分三个作战阶段,采用“拉网合围”、“分进合击”、“梳篦式”等战术,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分区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战役的组织实施,仍由土桥次郎中将统一指挥,并设指挥所于青岛,一度前进到芝罘、牟平指挥战斗。
当时,胶东军区总兵力(包括县大队、区中队)约14000人。11月上旬,胶东军区在海(阳)莱(阳)边区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作了紧急的反“扫荡”动员,研究部署了反“扫荡”的作战计划。根据以往反“扫荡”斗争的经验,会议确定采取“保存有生力量,保卫根据地,分散活动,分区坚持”的作战方针,在胶东军区统一领导下,以烟(台)青(岛)路为界,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分为两个指挥系统:烟青路以西有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及西海、南海、北海三个军分区,归第五旅指挥;烟青路以东有第十六、十七团及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军区直属队、东海军分区,由胶东军区直接指挥。同时,决定由胶东区公安局干部和警卫部队组成胶东区战时戒严指挥部,坚持在中心根据地进行反“扫荡”斗争。在东、西两个指挥系统内,以团、营或连为单位,划分地区,分散活动,避免大部队过分集中。总的意图是,军民齐动员,粉碎日军大“扫荡”。敌人要“拉网”,我们就破“网”。部队分散坚持,目标隐蔽,行动快捷。一个连,一个营,活动到哪里,就在哪里以部队为骨干,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坚持根据地斗争,在周旋中消灭敌人。
牙山和马石山,是日军第一阶段作战的两个主要合击目标。牙山驻有胶东抗大,是培养干部的基地。马石山西侧的海(阳)莱(阳)边区,正西方向面对据点林立的烟青公路,西南方向是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赵保原部的巢穴。日顽两军互相勾结,海莱边区成为敌我顽三方斗争的最前线。胶东军区的指挥机关,区党委、行政主任公署等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也都常驻在马石山的周边各村。#p#分页标题#e#
11月17日,日军从青岛、高密出动600多辆汽车,满载大量兵员和作战物资,沿烟(台)青(岛)公路和烟(台)潍(坊)公路,气势汹汹地驶往莱阳、栖霞、福山等地。此时战争的空气,就像当时冬季的天空一样,顿时乌云密布,朔风四起。21日开始,猥集在这些地方的日伪军,分成无数小股,倾巢出动。驻牟平县水道之敌由东向西推进,其余之敌则从西、北,分路向东、向南平推。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赵保原部打起日军的“膏药旗”,从他的老窝莱阳玩底(现万第)向东北进击。从敌人的调遣中明显看出,其部署已对我栖(霞)牟(平)海(阳)莱(阳)边区的牙山、马石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构成了合围态势。敌人第一阶段的大“扫荡”开始了。
疯狂的日伪军依仗着人多武器好,分成许多股,相互保持火力联系,实施多路分进合击,密集平推,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像梳头篦发一样,不落一村一户,不漏一山一沟,进行搜索“梳篦”前进。为了彻底搜索和“梳篦”,他们每天只行进十几公里,白天摇旗呐喊,步步进逼,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烧草堆,挖地堰,清山洞,连荒庵、寺庙也不漏过;夜间就地宿营,沿合围圈每隔三五十步,便燃起一堆野火,由五六个或十来个士兵把守,稍有动静,便鸣枪示警,只要一处枪响,便四处一起开火;如果发现突围人群,便用机动部队围捕、追击。日伪夸口说:“只要进入合围圈的,天上飞的小鸟要挨三枪,地上跑的兔子要戳三刀。共产党、八路军插翅难逃。”日军妄图将胶东八路军压缩到海阳、牟海、栖霞、牟平交界的马石山狭小地区聚而歼之。在大“扫荡”的那些日子里,胶东大地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奸,无所不用其极,手段之残酷,令人目不忍睹。这种野兽般的疯狂行径,从缴获的赵保原特务团一个营长的日记中,可见一斑。他在日记中写道:“两万之众,用蜘蛛网式之配备,大举扫荡全鲁东,每日二十里,所到之处席卷一空,妇女为之奸,壮丁为之捆,东西为之光……”这个营长的日记,成为日伪军野蛮行径的有力佐证。
冈村宁次企图以他处心积虑所设计出来的这一空前毒辣残酷的新战术——拉网大“扫荡”,把中共胶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消灭在火网之内。但是我们的主力部队和党政领导首脑机关,却早已在敌人的行动开始之前,就灵活地跳出了网外,到敌占区里去打击敌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也在当地党政组织和八路军的组织和掩护下,在敌人的拉网过程中纷纷突围出去了。还需提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反“扫荡”中去,各村普遍实行“坚壁清野”,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对付敌人“三光”(抢光、杀光、烧光)。他们大力支援八路军作战,当向导,递情报,送给养,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资,掩护和护送伤病员,伺机打击敌人,表现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自我牺牲精神。有的地方干部、民兵、群众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下沙家村是胶东第三兵工厂所在地,兵工厂的工人和村里的群众当得知敌人要进村的消息后,立即实行空舍清野,把机器拆开埋藏起来,把水井也封死,民兵大摆地雷阵,群众有组织地转移和隐蔽起来。太阳落山时,日军进了村,所到之处,地雷轰响,炸得敌人心惊胆战,狼狈逃窜,兵工厂安然无恙。
但由于日军的围追烧杀,合围网仍迅速地向着半岛的中心推进、收缩。到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一齐集拢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网”即将在此收口了。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数千人,还有部分地方干部、八路军的伤病员以及少数与大部队失掉联系的战士被拉入“网”内。
发展
日军扑到马石山,才发现胶东军区和第五旅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党政领导机关也不见踪影。日军眼见预定计划落空,便恼羞成怒,穷凶极恶,见人即抓、即杀,见房就烧。23日至24日,日军对被围在合围圈里的抗日军民大施淫威。在马石山东北方向的大院村南山上,陈京普一家8口人和邻居1人藏在一个山洞里。日军发现后即刻向洞里发射燃烧弹,8人被烧死,只有陈京普烧伤幸存。在金斗顶采石坑里,藏有我同胞60多人,被日军杀死50多人,仅崖后一个村就有18人被杀。东尚山村刘京发被日军抓住,向他要粮、要人,他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日军朝他胸部、腹部连刺数刀,事后经我部队抢救才幸免一死。沟刘家村民兵郑崇太,遇上搜山的日军,敌人朝他脖子砍了一刀,他当即昏死过去,后又苏醒复生。他俩身上至今刀伤犹在。在东尚山村,日军抓住八路军一伤员后,在地上燃火一堆,两个敌兵分别抬着他的头、脚,烧燎其腹部和胸部,将他活活烧死。在西尚山村,日军把一个八路军战士按在烟囱上,在锅下烧火,将其活活呛死。招民庄村70多岁的老人许德义,被日军用草苫卷起,从下部点上火,一直烧至头顶。在金斗顶采石坑外,日军将9名群众拴成一排,从前面对胸射击,当场死亡7人。在大龙口村,敌人抓到70多岁的老人宫殿庆,把老人横架在锅台上用火烧烤,后又拉到村南河滩烧死。马石店乡南夼村姜谦习的妻子遭日军枪杀后,她不满3岁的幼女瑞凤还在母亲怀里吃奶,12岁的长女和6岁的次女哭着喊着叫“妈妈回家”。日军连一个癫痫病人也不放过。下石硼村王丕成,在马石山前犯了癫痫病,被日军用石头活活砸死。
这次“扫荡”,日军奸污妇女、杀人取乐,手段之野蛮残忍,令人发指。下石硼村王维先的妻子已怀孕8个月,被抓住后,硬逼着她骑光腚毛驴,一路上摔下多次,敌人竟以此嬉戏。上石硼村19岁的妇女干部王秀卿被日军抓住,任意凌辱后,用刺刀向她的前胸乱刺致死。下石硼村农民王元祥被日军抓住后,在他的头上挑了两刀,以试刀的利钝。西诸往村王振桂被日军抓住,先割掉他的一只耳朵,又用刀砍死。西诸往村王振贤,被日军用木棒打昏后,又用绳子勒住脖子在地上乱拖。
这次“扫荡”,马石山周围村庄的房子,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各村被烧房屋都在半数以上,满目疮痍,似乎一切都被烧焦了,惨不忍睹。所有的房屋,几乎没有一间是完整的,到处是残垣断壁;街旁、院中的树木,被烧得光秃秃的,甚至连场院里的碌碡,都被烧得裂了纹。呼啸的寒风,裹着残余的灰烬漫空飞扬,散发着呛人的糊焦气息。马石山西的草庵村,全部房屋被烧光。23日夜,部分日军在下石硼村宿营,全村的禽畜被吃得精光,家具全遭破坏。各村被抢走和糟踏的粮食无法统计。据幸存人讲,这次“扫荡”,村村遭劫,户户蒙难,马石山上尸骨遍野。有关史料记载,日军此次“扫荡”,仅在马石山周围就残杀抗日军民503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p#分页标题#e#
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被围在“网”内的八路军指战员挺身而出,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
当时,被围在马石山的八路军部队有:胶东区公安局警卫连第三排、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三营七连二排六班、八路军胶东军区第十七团三营七连、第十七团的二营、第十六团的三个营、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等。另外,从乳山市民政局的《烈士英名录》中查知,牺牲在马石山战斗中已知名的27名乳山籍烈士所在单位还有:牟海县独立营、第五旅第十三团一营二连、十四团二营、十七团一营、第五旅侦察连、第十七团一营、胶东军区后勤处警卫连、胶东军区兵工厂、胶东行署等,显然,这些都是零星的部队指战员。
为了粉碎日军这次的大“扫荡”,中共胶东区党委、行政主任公署和胶东军区决定,由胶东区公安局干部和警卫部队为主组成“胶东军区战时戒严指挥部”,在中心根据地组织和领导群众坚持反“扫荡”。指挥部下设3个小分队,公安局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王殿元和公安局三科科长唐次(慈)带领警卫连第三排为一个小分队,他们的任务是在马石山南麓地区同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进行戒严,维持治安,防奸反特,保护群众,保卫根据地,当敌人进犯时,牵制敌人的兵力,伺机打击敌人。第三排已在这个地区活动了好几天,有不少战士是当地人,他们对马石山地区的地形非常熟悉,穿隙插空是完全可以突出去的,但他们为了解救被敌人包围的几千名群众和地方干部,决定留下掩护群众突围。23日白天,他们在马石山南面的下石硼等几个村庄和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转移,夜里,他们又和地方干部及民兵一起,带领群众一批批地顺着敌人布防薄弱的山峦沟壑突围,先后有7批1000多名群众在他们的掩护下,安全突围脱险。24日拂晓,为了牵引敌人的兵力,使被围的群众和地方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冲出虎口,王殿元把部队带到马石山主峰,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天亮以后,敌人开始从南坡向山上进攻,第三排的干部战士以古石墙为掩体,居高临下,同仇敌忾,顽强抵抗。他们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直到天快晌了,敌人也没攻到山顶。日寇从南坡攻不上,便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从马石山主峰的北坡进行包抄,最后终因寡不敌众,王殿元和第三排的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胶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七连由指导员带领赴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途恰遇日军“扫荡”开始。为便于突破敌人包围,指导员决定各班分散行动。按照体力和武器装备,第七连二排六班10名战士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突围出去,但他们看到村村浓烟滚滚,到处尸横遍野的情景,听到孩子们的呼叫和妇女们的哭泣声,便毅然留下来,同地方干部、民兵组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带领群众连夜突围。他们分3个战斗小组,冒着敌人的弹雨,往返3次,掩护了近千名群众冲出火网安全转移。当他们第4次冲进包围圈准备带领群众突围时,天已大亮。马石山周围枪声越来越密,敌人倾巢出动,开始合围收“网”。几架飞机绕着主峰一带低空盘旋。为了吸引敌人,他们且战且退,退到马石山主峰南侧一道石墙和几处天然岩石处顽强地坚守着。日军已逼到近前。第七连二排六班的这10名战士先后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的多次进攻。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打光了,敌人冲上来时,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血染马石山岗。战后,人们说不出这10名战士的姓名,然而,他们却在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那就是“马石山十勇士”。
在第七连六班组织群众突围的同时,胶东军区第十六团一营在马石山南坡也组织千余群众胜利突围。该营三连一排掉队后,在马石山北麓组织三批群众数百人先后突围脱险。24日拂晓,该排在刘指导员指挥下,与围敌英勇搏斗,最后弹尽力竭,壮烈牺牲。
同日,胶东军区第十七团三营七连百余名指战员在马石山东坡打退日寇5次冲锋,弹药用尽后,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率部与敌拼刺刀,毙伤敌数十人。最后,除十几人被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在排长许书礼带领下,乘黑夜连续两次冲进包围圈,救出数百名群众。当他们第三次冲进包围圈时,天色已亮,日军加强了火力封锁,许书礼和十几名战士被围在东马石山顶,弹尽路绝,全部壮烈牺牲。
结果
在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军的这场历时40天的“扫荡”,不仅没有达到消灭胶东八路军的目的,反而处处遭受打击,被拖得筋疲力尽,付出了巨大代价,不得不于12月28日前全部撤回原防。当然,胶东抗日军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1970年10月,乳山县革命委员会为纪念在“马石山惨案”中牺牲的抗日军民,在此修建了马石山烈士陵园。陵园占地约5.4万平方米,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墓和接待室与管理人员生活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