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蛟(1897—1937),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李伯蛟,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应科举,在蔡锷幕府任过私人秘书。但因父早逝,家境衰落,李伯蛟在青少年时代未受过教育。
民国初年,军阀赵恒惕执掌湖南省政权,其部下独立混成旅旅长刘重威奉命驻扎邵阳,李伯蛟投身军旅。由于他苦练军事本领,机智勇敢,逐步被提升为班、排、连长等职。后因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将刘重威旅吞并,李伯蛟改投第三师师长叶开鑫部。不久,叶开鑫与湖南省长赵恒惕先后下台,何键入湘主政,领有四个师,即十九师、三十四师、六十二师、六十三师。李伯蛟由六十三师营长、团长擢升为少将旅长。
1935年,李伯蛟率全旅驻扎邵阳县。对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东北,李伯蛟深为忧虑,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抱有反感,对家人抱怨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难道这个道理一国之君不懂,成何体统!”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李伯蛟于11月初奉命率旅进入上海金山卫沿海前线阻击日军登陆。淞沪会战自8月始,敌我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连续交战数月,战斗异常惨烈。李伯蛟在战斗极度残酷、紧急、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在最前线阵地督战指挥,鼓舞了抗日官兵的斗志。激战中,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
主要事迹
笠帽兵最早接火李伯蛟首先成仁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凌晨,日军第十八师团十万余人在金山卫至平湖全公亭一带登陆,淞沪会战的形势急转直下。在这场登陆与反登陆的战斗中,最先与日本登陆军接火的是日后威震杭嘉湖平原敌后战场的“笠帽兵”六十二师,而最早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则是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李伯蛟。
六十二师、六十三师均隶属国民军陆军第二十八军,原为湖南军阀何健旧部,驻守湘西。军长陶广,六十二师师长陶柳,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陶广与陶柳还是叔侄关系,都是湖南澧陵县陶家垅人。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九月,二十八军所辖六十二师、六十三师、十六师、一九二师奉命开赴浙沪沿海前线布防。六十二师驻守金山、平湖沿海各要点,六十三师驻守海盐、海宁沿海各要点。十一月初,张发奎接任第三战区右翼军总司令,在浦东南桥开设前进指挥所,因中央兵团撤往苏州河南岸,浦东兵力捉襟见肘,张急调六十二师主力北移川沙、奉贤填空,六十二师原防地则由六十三师接防。
十一月四日晚,六十二师主力已陆续调防川沙、奉贤,但奉命接防的六十三师却迟迟未来,陶柳只得留下一个营部指挥两个连,等待友军到来办理手续。左等右等,却只等来炮兵连的一个辎重排,四门山炮,几十号人。这样,数十公里长的海岸线形同虚设。情况恰被日军密探侦知,而日军登陆舰队早在十一月二日就从日本本土出发,一直巡弋在东海洋面上等待合适时机登陆,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驶入杭州湾北侧,在金山卫、金丝娘桥和全公亭一线海岸四公里处下锚停泊,五日凌晨三时,打头阵的国崎支队换乘登陆小艇,趁着弥漫的晨雾,在金山卫城西开始登陆。
留下等待友军主力前来接防的六十二师两个连,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登陆的敌军。驻守金山卫西南面海月庵的一个连最先发现敌军,于是仓促进入战壕应战,然而杯水车薪,很快抵挡不住。刚到的六十三师炮兵连辎重排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还击,在连长郭文河的指挥下,使用零线子母弹,以每分钟二十五发的高频率开炮,极力阻挡敌人攻占滩头阵地。而六十二师另一连驻守在金丝娘桥,当得知敌军登陆,立即赶赴东司城布阵抵挡,凭借城墙沉着应战,给予日军一定杀伤,但也终因寡不敌众,天亮之后,官兵大部分殉国。
张发奎得到日军登陆的消息,十分震惊,急令刚到川沙、奉贤一线的六十二师调头回兵。五日下午,第一八六旅第三七一团与刚登陆上岸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一部迎面相逢,展开恶战,团长朱再生负伤,营长王子隆阵亡。
六十三师因行动迟缓,赶到金丝娘桥时,日军已蜂拥上岸,两军便发生激战,师长陈光中亲率第三七三团英勇阻敌,战到五日深夜,官兵伤亡过半,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李伯蛟也不幸中弹殉国。李伯蛟是湖南邵阳人,一八九五年生,湖南陆军军官讲习所毕业,他是最先牺牲在浙江抗日战场上的高级将领。
人物纪念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