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是一种高贵的人类情感。
对一座城市怀有“乡愁”,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中文语境中,乡愁多关乎乡土、乡情,城市实际上被无情地抛在一边。然而,从希腊词源上说,乡愁(“nostos”+“algie”)并不局限于思乡之情,它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城市故土自然也包括其中。时至今日,乡愁语义更有拓展,它既包括对过往的追忆,也包括对未来的向往。
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然而,正如有建筑家所批评,中国的城市建设忽视城市生存品质、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文化与历史像建筑垃圾一样被清理出城市。一座失去记忆的城市,从此淡漠了乡愁。
无疑,“集体失忆”是今日中国改天换地般城市建设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悲哀。这种对历史的忽略、对记忆的摧残与中国独一无二的“拆迁逻辑”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改造的扩大,各种利益的卷入,过去仿佛是一种可以隔世相忘的东西,它不但没为中国人提供近水楼台的便利,反而成为一种羁绊。历史总是跟不上潮流,每代人都要“白手起家”。在此逼迫下,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了空洞的说教。创造者们希望自己种下的树木速成屋里的家具、灶底的柴火。毫无疑问,这种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教唆了“拆迁逻辑”。
进一步说,在“拆迁逻辑”的裹挟之下,几乎所有的建筑、文化、历史都难逃朝不保夕的命运,因为中国的城市语法中,没有过去完成时,只是尘土飞扬的现在进行时。后来者以一时短见实践“后来者霸权”,不可挽回地吞噬着先行者,历史创造从此灰飞烟灭。于是,和建筑垃圾一起被清除出城市的,不仅是记忆,更有祖祖辈辈的人生创造,于是悲从中来——我们在创造未来,我们的创造没有未来。
永远需要推倒重来,需要凤凰涅磐,永远要在废墟与火焰中重生,中国城市仿佛失去了历史的恩泽,成为历史的弃儿。当然,这与中国没有西方“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产权制度有关,与此同时更有观念上的原因,即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缺少尊重与宽容。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欧洲为了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外墙,人们宁可花上几年的时间。
无可否认,现代性里装载着中国人载不动的乡愁,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要用新建筑代替旧建筑,用新潮商品代替旧有文化,用“朝闻名于道路,夕可死矣”的时尚主义代替崇尚理性宽容的现代精神。现代化的真义,更在于以理性|创造联结过去与未来。没有对历史宽厚的接纳和对前人智慧劳动的尊重,忽视人类生活在文化与记忆之中,忽视人对过去与未来的高贵怀想,那么现代化就会淘空意义,沦落为了一种庸俗的拜物教。
(选自熊培云《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乡愁》,有改动)
2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乡愁”的几重语义。(4分)
26.产生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拆迁逻辑”的原因有哪些?试加以概括。(6分)
27.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曾讲了句耐人寻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25.乡愁是一种思乡之情,是一种对过往的追忆,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26.城市化改造进程过快;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历史文化的一时短见;中国没有西方的产权制度;对历史缺乏尊重和宽容。
27.历史当中有着人类的文化和记忆,未来的新生和创造根植于过去。当一座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意味着它失去了所有的想象和藏身其中的未来。
查阅更多练习题及答案访问美文阅读网(Meiwen.Com.cn)阅读答案栏目查阅,只为最纯真的阅读,一切成功源于积累,阅读成为更好的自己,文字是有温度的承诺,愿温暖你疲惫迷茫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