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评价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物的评价,我认为都有两面性。就拿对阎锡山评价来说,我们不能抓住他的好处一直称赞,也不能抓住他的污点一直批斗。在日本军队进入到中国后,各地便开始了同日军对抗的局面,阎锡山作为一位山西人,自然也加入了抗日的队伍中,他也曾经带领军队积极的同日军作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就不能把对阎锡山的评价都否定了。
还有对阎锡山评价是关于他对家乡的贡献,通过查阅山西历史发展资料,了解到他对山西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不仅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来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还鼓励大家发展各种能赚钱的事业,从这些方面说我们对阎锡山评价同样不能否定。但尽管这些都是他好的一面,但他也确实做过许多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像在抗日后期,受到日军的诱惑,他便不假思索就投靠到了日本的队伍中,打着自己依旧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的幌子,干着欺骗祖国的事情,这点是让许多人对他产生厌恶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对阎锡山评价很多人都是抱着批评的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阎锡山就做了好事也干了坏事,后人评价他无论好与坏,都是有依据的评价,对阎锡山评价的多种观点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方式都不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综合的来看待阎锡山,因为他已经成为一个过去了,我们无论怎么说也改变不了历史。
阎锡山名言
阎锡山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治理山西很长时间,对那时的中国社会也做过一定的贡献。所以,他肯定做过一些有影响的事情,也肯定说过一些有影响的话,这在他的日记里就有所体现。阎锡山名言名句有很多,接下来我就列举几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子与君共勉。
一、言不可奢,行不可吝。大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不能过于夸张过分,要有所节制,但是如果承诺过什么,就要说到做到,不能言而无信、口是心非。不然大话说的太多,行动上又有所懈怠,那么做什事都是难以成功的。这句话乍看上去非常平淡,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意思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于平淡中见神奇,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人生道理。就是做人要有诚信,社会更需要诚信,这种品质是君子应该具备的。
二、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好的机遇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在做事用人上也要审时度势。阎锡山平时对这两点是很重视的,他也善于把握机遇,利用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用人问题上也是深思熟虑。最后大势将去的时候,他也看清了局势,顺应历史潮流避居台湾,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平时勤于著述,日记里很好地体现出了他处世的哲学和艺术。即使到了今天,这些阎锡山名言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阎锡山书法
阎锡山是抗战时期的军阀之一,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但是除了这两方面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阎锡山书法也很不错。
阎锡山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字迹、格式有着何绍基的影子,但是却又不完全相同,他是在何绍基书法的基础上,又融合进了自己的一些技巧,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范,秀润、古朴、自然、苍健。在最近拍卖的几幅阎锡山的题字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水平虽然没有达到那种真正的大家风范,但是却也是有一定水准的,而且他的提字都是一些很容易明白的大白话,比如其中一幅字的大意就是:药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要能够治病就行;衣服是不分漂亮和难看的,只要穿在身上正好就行;政策是没有过时这一说的,只要在百姓身上适用就行。
还有一幅大意是这样说的: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是将外在的条件都抛开了,只跟着自己的心走;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就要去做什么样的事,这是将心里想的给抛开了,只跟着外在的环境走;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是心里想的和外在环境统一了。只跟着心做事的人,就像即将被腐蚀掉得微菌,很快就会自取灭亡,而只跟着外在环境做事的人,就像会杀死人的毒蛇,做事会不择手段,也不会存在多长时间的,因此只有在心里想的和外在条件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做事,才是在做人事,才是正确的事。
阎锡山书法中,类似的除了上面这两句外还有很多,而且除了题字他还写过几幅对联,用的也都是这种简单易懂,却又深藏道理的白话。
阎锡山晚年
阎锡山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加入国民党后,因为国民党被打败了,便逃到了台湾,所以阎锡山晚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想着是阎锡山晚年到了,也没有了战争,应该开始过祥和宁静的生活了。可是他仍然心系政事,他准备在台湾重新规划国民党内部,于是到各地发表自己的讲说,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和老蒋互相有猜疑了。因为没有敌得过蒋介石,他便准备退出政坛,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阎锡山晚年生活主要就是写书,回忆他的一生。阎锡山晚年将家搬迁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阎锡山自己还开辟了一片空地。因为老蒋怕阎锡山还有私心,于是便经常以看望的名义来拜访阎锡山的住处,看到阎锡山一副准备在深山度过晚年的样子才放心了。阎锡山晚年在脱离了政治之后,因此他的心里也就没什么可牵挂的了,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理想化生活,阎锡山晚年生活安排的十分讲究而且细致,他连自己几点入睡,几点起床都安排好了,每天自己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阎锡山晚年对创作越来越感兴趣,他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可是人老终究抵不过疾病的侵袭,在写书的途中,他就觉得自己身体有点不舒服,检查结果是心脏疾病,可是他依旧惦记着没有写完的书,于是在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便出院了,可是从这以后他的病就反反复复的,最终没扛过一个月阎锡山晚年生活就结束了。
阎锡山性格
我们对阎锡山的事迹都比较了解了,他是国民党的大人物,参加过北伐,抗日。但是我们对阎锡山性格了解吗?通过对阎锡山性格的了解就可以发现他是比较狡猾的人,因为只要他一有新上司,他就会听从于人家,从来不分析领导的决策是不是正确,他跟随袁世凯的步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因为他发现那时袁世凯手里的权利更大。说到底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但因此却舍弃了他人的利益。所以说阎锡山性格中带着狡猾与奸诈。
有关阎锡山性格,在骨子里就有一种向上的冲劲,不怕失败,敢于接受现实,重新开始。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才让他在政治领域有这么大的权利。因为在国民党军队中,他和蒋介石之间有了隔阂后他便选择辞职,表面上看他是在不参与政事了,但他实际上在背地里还联合各界人事与他一起对抗蒋介石,尽管最后没有成功,他也没有气馁,而是转向了另一种生活。所以说阎锡山性格中敢于面对失败是人性中很重要的一种性格和品质。
阎锡山性格中还带着一份慈爱的心。他很心疼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于是他就在家附近设了一个机构收养了几百名孤儿。阎锡山还具有善于反省自己和善于规划总结的性格,就像他在和蒋介石对抗的时候虽然失败了,但他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并思考自己以后要怎么做。这些都是阎锡山性格上的特征。
徐向前与阎锡山
谈到徐向前与阎锡山,第一感觉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复杂,有点理不顺。经过查阅了许多资料后终于明白了徐向前与阎锡山的关系。
徐向前与阎锡山的第一层关系就是老乡,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俩都是山西五台县人,而且他们两的家离得很近,只隔了一条小河,正因为他俩先后都出名了,让他们两生长的地方也跟着出名了。徐向前与阎锡山第二层关系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阎锡山先通过参加起义,之后山西的一些军事权利就落到了他手中。于是他便创办了一所学校,恰好徐向前就去了他的学校读书。徐向前与阎锡山的第三层关系就是阎锡山是徐向前的直系领导,因为在抗日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国民党与共产党又一次达成了合作,虽然徐向前与阎锡山之前所属的队伍不同,因为这个措施他们便被联系到了一起。徐向前与阎锡山的第四层关系就是势不两立了,只要学历史的都知道,在把日本人打跑后,中国又起了内乱,他俩所属的部队开始对抗了。
总体来说,徐向前与阎锡山都是历史上的大人物,但他们所属的派别确实不同的,前者是共产党,后者是国民党。徐向前与阎锡山的结局也不同,因为国民党失败后,便离开了大陆,阎锡山便回归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徐向前因为立下了许多功劳,成为了中国受人尊敬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