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历史百科野史秘闻
文章内容页

何谓红得发紫?原来跟古代的官服有关!

历史百科 | 发表于2017-04-22 17:48 | 归属于野史秘闻 | 被阅读

  “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都是比喻人生显赫如日中天,那么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来形容,而非要用红色和紫色呢?这跟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定义以及官服制度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是指青、赤、黄、白、黑5种纯正的颜色,间色是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5种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正色和间色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丝毫不得混用,比如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不能用红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时的便服。

何谓红得发紫?原来跟古代的官服有关!

  齐桓公看到这种现象十分担心,于是管仲劝他不要再穿紫衣,“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然而,齐桓公始创的这个传统却流传了下来,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绯(深红色)、绿、青。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

何谓红得发紫?原来跟古代的官服有关!

  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个叫傅游艺的官员擅长拍马屁,一年之间自青而绿而朱而紫,时人号为“四时仕宦”。而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被贬官后的诗人只有穿“青衫”的资格。

  “朱”是正色,“红”是间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用“红”取代了“朱”,由“大红”而“大紫”,比喻官位升迁,“红得发紫”也是同样意思。

    本文标题:何谓红得发紫?原来跟古代的官服有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content/1279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阅读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