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是最早的,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在科学界,大多数科学家并不像达尔文、爱迪生或者爱因斯坦那样幸运,在去世前便获得自己应得的光辉,他们的许多伟大成就往往在他们过世之后,才得以通过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方式被认可。而且就连这种“追认”式的命名,还经常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张冠李戴。
按依据1682年8月,一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出现在夜空中。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此很感兴趣,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计算出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和回归周期,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他的预言被证实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其实另有其人。
哈雷彗星不是哈雷发现
在天文学界,许多星体都是以其最先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但这其中也有例外,着名的哈雷彗星就是如此。
哈雷彗星其实是由中国天文学家于公元前240年发现的,而在西方,约翰内斯·开普勒作为第一个发现者,也比埃德蒙·哈雷早了75年。
其实哈雷并没有发现哈雷彗星,他的贡献在于通过天文观察发现,1682年造访地球夜空的这颗彗星与观测者们在1607年和1531年观察到的彗星特别相似。于是他推断出此彗星大约每隔76年就会重返地球附近,并于1705年将这一推测发表在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上。
而在此前,虽然也有其他科学家曾表明此彗星会定期返回,但哈雷是第一个正确确定此彗星回归周期的人。1758年,也就是哈雷死后的第16年,哈雷彗星按照他预言的那样重返地球,于是此彗星就成了知名的哈雷彗星。也就是说,此彗星沿用他的名字并不是因为他发现了它,而是因为他是首个预测这颗彗星行为的人。
不过,哈雷获此殊荣却并非侥幸。他建立了南半球的第一个天文台,并测编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他还解释了指南针为何不总是指向真正的北极,发现了星球彼此在相对运动,特别是出资鼓励牛顿出版《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而正是在这本书中,牛顿确定了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可见,天文学界作出以哈雷命名那颗明星彗星的决定,同哈雷投入毕生精力所做的观测和开创性工作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