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清朝处在上升时期,其国势兴隆在饮宴上的一种体现。而它又是通过乾隆的膳事活动和巡游活动被引发出来。分析“满汉全席”产生的原因,大体有如下诸多社会因素:
一、乾隆时期,史称“盛世”。由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对政权的培,国家形势稳定,经济繁荣。这被认为是清廷对汉族实行绥靖政策的成功,是贯彻努尔哈赤“满汉一体”思想的结果。“满汉一体”的积极意义在朝野被广泛认同和称道。而“满汉全席”的产生则是对这种政局意识的迎合。
二、历史上国强民泰、经济繁荣时期,也是筵宴发展的昌盛时期。大唐盛世,出现了曲江宴、烧尾宴等名宴,乾隆盛世,则产生了千叟宴、满汉全席。这是社会发展反映在饮食上的一种规律。
三、乾隆得到先世留给他的国富遗产,有恃无恐,使他在膳食上大为讲究起来,且铺张豪奢。这时期的宫廷御膳,较之前几朝有了显著的发展;“御茶膳房”始设膳事档案处;宫内宴式种类增多,如“新正筵宴”、“茶宴”、“大蒙古包宴”等;也由于乾隆喜食南味,使得苏扬烹饪进入宫廷,至清宫御膳中的“汉食”部分大为增加,这对满、汉食风的进一步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乾隆时期,大力倡导汉学,开博学宏词、经济、考廉方正等科,编纂《续三通》、《皇朝三通》、《四库全书》等。这种倡导汉族文化运动的措施,对汉族饮食文化的兴盛和发扬起到连锁作用,致使官府和民间的汉族食俗礼仪得到增加,这对“满汉全席”的产生注入了促进的因素。
五、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也出于乾隆本人的喜游好览和寻求天下美味,在他执政期间,东巡盛京,朝圣曲阜,南游苏扬,西谒五台,视察京都……所到之处,膳事盛况空前。地方官府既要顺从乾隆的民族进食意念,又要迎合他寻求地方汉食美味的愿望,所以迎皇筵宴自然趋于一种满、汉食风合壁的形式。这种筵宴形式,在官府和民间也产生了附随的用。
由于上述宫内和社会的诸种“饮食气候”,使“满汉全席”的形成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乾隆在第五次巡游山东时,同皇后到曲阜祭孔,并将女儿下嫁孔府后代,“陪嫁品”中有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这套餐具共计408件,可盛装196道菜,出自广东潮城(今潮州)“颜和顺正老店”的潮阳银匠杨义华之手。也许正因为乾隆赐给孔府这套“满汉全席”餐具表达了他寻求“满汉一体”的“圣意”,人们也就从中领悟到了什么。于是,也就在这个时期,官府和市肆上开始盛行“满汉全席”。乾隆这个举措,是“满汉全席”形成的引发点,乾隆本人也成为“满汉全席”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