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架公约,全称是《联合国大陆架公约》,于1958年4月29日制订,该公约对于大陆架的定义进行了法律界定,并就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和资源开采及相关争议解决做出了规定。 (1958年4月29日订于日内瓦) [本公约于1964年6月10日生效] 本公约当事各国,议定条款...[浏览全文]
交战征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上关国家存亡、下系黎民生死,因此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同时也说明了战争是一件极其繁琐且复杂的事情,并不像战争游戏里那样攒钱、暴兵,然后平A过去那么简单。今天小编便以明朝为例带大家了解一下军队出征时所要做的一些...[浏览全文]
外蒙独立始末 沙俄在强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的同时,处心积虑地谋求霸占我蒙古地区,以实现其黄俄罗斯迷梦,其先后制定了米勒尔计划、穆拉维耶夫计划、巴达马耶夫计划,狂妄地提出要占领从西伯利亚到长城脚下的大片中国领土,为达到这一目的,采用了一系列的...[浏览全文]
1949年9月25日深夜,来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面知名人士,都收到了由周恩来、林伯渠两人联名的午宴请柬:9月26日上午11时半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务请出席。 请柬中所说的商谈重要问题是什么呢? 原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浏览全文]
中国大革命史 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 第四节 黄埔军校的创办 一、黄埔军校的筹建 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中,逐步认识到组建一支革命军队对取得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于是他决心仿效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军队的基...[浏览全文]
和历史上各个朝代相比唐朝争夺地位的斗争,康熙的儿子表现得最为惨烈、最为尖锐、最为复杂。这种斗争一直可以延续到清朝末年。在写《雍正王朝》的时候,反映的这段历史事件就是真实的。 康熙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康熙晚年,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任...[浏览全文]
中国大革命史 第二章大革命的兴起 第五节反对戴季陶主义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一、批判戴季陶主义 改组后的国民党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但也有一些地主买办阶级分子混杂在其中。因阶级利益和对革命态度的不同,国民党内...[浏览全文]
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国对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的执著追求,这决定了法国政府始终围绕传教利益的扩大,以加强对华的侵略势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的是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的主要特征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可由拉萼尼使团访华...[浏览全文]
中国大革命史 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 第五节孙中山出师北伐和平定商团叛乱 一、广东商团的反动倾向和扣械事件 广东商民的武装组织商团军,原是商民自卫性组织。清末民初广东省政权落入军阀手中,他们巧取豪夺,纵容军队横行霸道,奸淫劫掠,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浏览全文]
中国大革命史 第二章大革命的兴起 第七节反对国家主义派和对甲寅派、现代评论派的批判 一、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五卅运动前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在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同时,也进行了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国家主义派是地主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由曾琦...[浏览全文]
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主要以传教事业为主线索,法国为何受此利益驱动,并借口宗教纠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呢?第一,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均利用天主教巩固国内统治,维护私有制,并将其作为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1789年,法国...[浏览全文]
中国大革命史 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 第六节北京政变和国民军的成立 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胜奉败告终,直系军阀从此单独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随之占了优势。在它们的支持下,曹锟、吴佩孚实行武力...[浏览全文]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序言: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浏览全文]
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吴历》的记载,为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时,曹操无法取胜,且见孙权军阵容整肃,而孙权本人又英武异常,才发出的赞语。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诗道: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浏览全文]
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浏览全文]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在刘备死后,出现了魏、蜀两国之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长期对峙。诸葛亮为了完成隆中对策中北伐中原的战略部署,六出祁山,领兵伐魏,双方斗智斗勇,波澜起伏,战况之激烈,智慧之运用,超过了以往三国之间任何一次对峙。两相比较,诸...[浏览全文]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二十七岁,按理说那个时代也不算年龄太小了,他为...[浏览全文]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浏览全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浏览全文]
有句话叫做兵不厌诈,说明在智谋的行使上,欺诈的方法也是不排斥使用的。最典型的欺诈当属苦肉计,苦肉计,按照常理,人不会伤害自己,要是受到某种伤害,一定是某种自己无法抗争的力量导致的。利用好这样的常理,自己伤害自己,以蒙骗他人,从而达到预先设...[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