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维崧 清代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卒于公元1682年,是江苏宜兴人士。清代陈维崧是一位杰出词人,素有“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之称。陈维崧在文学上有很大的建树,是阳羡词派的领军人物。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准确地来说,陈维崧生于明末年间,生活于清...[浏览全文]
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期的画家,除此之外,他还是诗、书也不差,被人称为是“诗书画三绝”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而相比其他画家,郑板桥先生只画兰、竹、石,想知道如此有个性的郑板桥是哪朝朝代的...[浏览全文]
陈维崧徐紫云 关于陈维崧徐紫云的故事流传至今。有人说,陈维崧徐紫云的同性恋情早已路人皆知,而陈维崧那首最具文采的词《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就是为徐紫云而写的。说起陈维崧徐紫云的故事,不得不提的便是冒辟疆。 公元1658年,陈维崧前去拜访冒辟...[浏览全文]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浏览全文]
顾贞观的成就 顾贞观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造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因为与纳兰容若的知己情谊而天下皆知。说起顾贞观的成就,就不得不说一说顾贞观的诗词了。顾贞观的诗词中有着一种情景相生、质朴自然的意境,常常能够给人一种不同寻...[浏览全文]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与岳飞、张...[浏览全文]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浏览全文]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浏览全文]
虽然是个奸臣,但是战功还是很大的。所以说奸臣不一定就无能,忠臣也不一定是良臣。 张俊(10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浏览全文]
刘光世位列中兴四将,且位列八王之首,赵构因他的一次逃跑丧失了生育能力,此此人果真是个绣花枕头,赵构凭什么继续委以重任?何不杀了解气? 防守淮西的刘光世部前望淮河、背靠长江,负责补漏的张俊则坐镇京机要地。 这两个弱旅虽进攻明显不足,但防守绰绰...[浏览全文]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 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浏览全文]
郦琼兵变 想当初,宋朝的大将文天祥面对元兵的关押宁死不降,最后身献国家,他的不屈挠、不畏生死、爱国忠义的精神为人们敬仰。相反的,那举兵叛国、投降的行为却被人们所不耻。然而有一位大将不得已投降于敌国,领朝野震惊,却不禁让人称赞他清晰的判断力与...[浏览全文]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 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浏览全文]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浏览全文]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 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浏览全文]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适主将罢职,三军...[浏览全文]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适主将罢职,三军...[浏览全文]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浏览全文]
在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相传嵇康就是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浏览全文]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