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学古诗
第六单元的开篇是三首古诗,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和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由于新旧教材的原因,《江南春》我们以前学过,我暂时不做一课时安排,但完全不教又一定有孩子遗忘了关键点,我就只打算简单用半节课来带过。所以,三首古诗总共预算两课时。
备课的时候,我插入了好几个诗人小动画,还担心学校网络不给力没法放,谁知今天一来,本来断断续续的网立刻精神抖擞起来,一点都不卡顿,我们就成功地在课堂上看起了古诗动画。好久没有用这样的方式来学古诗了,孩子们很开心。新转来的恒驰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学习形式,更是激动得不行。
我站在后排,目光所及处,可怡、欣悦、浩辰、星宇、若晨等同学一边看动画的同时,一边忙着把里面提取到的关键信息在书上做笔记。若晨记下了刘禹锡诗词的三大种类,浩辰记下了“旷达乐观”的风格,静悦、文涛等更多的孩子记下了刘禹锡的其他代表作。我在表达这些同学,带领大家回顾刚刚这些知识点的同时,更多的孩子见贤思齐,也都低头记了起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能够从趣味动画里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能力显著进步的标志。
下课,我布置大家进行古诗的抄写和默写。孩子们最不喜欢做这种机械抄写作业,但是及时温故而知新,又是积累的好方法。上次《回乡偶书》忘了带领孩子们抄默,尽管他们个个倒背如流,在后续的检测中依然错误百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各种创意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基本功的反复锻炼才好。
今天大课间改成了室内活动,不想让大家发出噪音影响学校的大活动,我就带孩子们做做手指算术操和室内操,好久没看孩子们在室内运动啦。
第一次拍心理剧
今天一整天,我的工作重心都在心理剧的拍摄上。
数了一下最终参与的人员:“六年级学生”晓雨、“弟弟”绍阳,“妈妈”婧涵,“爸爸”向前,“班主任”雅希,“同学”昕怡、鑫瑜、俊皓、金奥、馨怡、可怡,加上我这个“心理老师”,总共12人。拍完各幕的素材,我才好笑地发现,原定只有四五个人参与的剧,到拍完为止子涵改过的脚本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
宇昕是最早参与的人员,却因为中途退出,再来的时候申请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她的位置。那些被招募的孩子们对这个剧本十分喜欢,天天敬业极了,哪怕我不在,也自己去排练,放学写留言条交还钥匙,再到家报平安,我为他们这样坚持和自律点赞。
晓雨这次是大主角,背的词比课文还长得多。今天拍完,我问她感受,她想了想:“就是终于做完了,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如释重负吧。
我担心她是想表达“终于结束折磨了”,我又旁敲侧击地问:“那如果回到上周,让你重新选当不当演员,你还愿意选吗?”
“当然愿意啦,”晓雨抬头看着我,“为什么不愿意?”看来,是真的乐在其中!
我把视频素材拿给妈妈看,即使她不知道剧情,也能一眼看出来翘着二郎腿看书的是“爸爸”,语气严厉的是“妈妈”,在吵架的是“女儿”,玩耍的是“弟弟”。这里面每个人物的动作、语气等细节,都来源于孩子们最近在家对父母和弟弟妹妹们的偷偷观察,多棒!
演心理剧,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表现并试着掌控情绪,能够通过“演习”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在剧本中进行自己的创意修改,是个很费时费力又值得去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