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期望
提起惩罚孩子,很多家长都觉得委屈:“我也不想惩罚孩子,惩罚孩子也不是我的目的,我之所以惩罚他,是为了教育他,解决问题才是最根本的。”告诉你,这种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你的过程出错了。
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发现沙发上有一堆橘子皮,于是你问:这是谁干的?这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他们会拒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各种借口,比如“我找不到垃圾桶”“我没看见,是小狗干的”或者“爸爸也吃了橘子”等等。这会让你恼火,觉得孩子不肯承认错误,甚至撒谎,这还得了?于是你开始想:我一定要惩罚这个坏孩子。到这一步,你的目的就彻底跑偏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当孩子拒不承认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我对谁干的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想知道现在应该怎么补救。当孩子发现自己不会受到指责和惩罚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而不是到处找借口和理由去推脱责任和撒谎了。
除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外,还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什么是自然后果呢?就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儿,比如到点儿了不吃饭就会饿肚子,下雨不打伞会被淋感冒等等,都属于自然后果。只有让孩子体验到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他们才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方说,孩子玩滑板不戴护具,结果摔破了膝盖,哭着来找你,你可以果断地说:不戴护具,疼的是你自己,妈妈没法替你承担,所以也不需要告诉我。通过明确地表达立场,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效果比惩罚孩子要管用得多。
此外,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期望。比方说,孩子用你的钢笔写字,写完了却没有还给你,而是随便扔在桌子上。你可以说:“我的钢笔被扔在桌子上,马上要掉在地上摔坏了,我太生气了。我希望我的东西被借走之后,能够完好无损地归还回来。”这样一来,孩子就理解了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以后他就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去纠正或者避免这种错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