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原文:“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成语“不得要领”。
意思是指没有抓住事物的要点或关键!(要领,原指长衣的要和领,比喻事物的关键)
接着我们说说这个成语故事,汉武大帝刚登皇位的时候,听说匈奴人打败了月氏(zhī),还拿月氏国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后,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收复家园,但力量有限,得不到周围国家的援助。
当时,汉武帝也有消灭匈奴的打算,收到了这个消息后,很想和月氏建立关系。但要到月氏国去,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地,武帝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刚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汉武帝高兴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取道匈奴的时候,还是被人发现并抓了起来,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整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人想收买他,就给了他妻子,他也就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留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忠心不渝。
时间久了,匈奴人也就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一天,张骞和他带来的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大宛(yuān)国。
大宛国的国王早就听说汉朝国富民丰,想和汉朝往来,只是一直未能如愿。现在见到汉朝使节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月氏国,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护送我到月氏。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会赠无数财物回报你们。”
大宛国王当然求之不得,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也早已仰慕大汉国威,也派人送张骞到了月氏。
原来,月氏国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后,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已称为大周氏。被杀国王的儿子被人们立为新的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偏安一偶,只想着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早已忘记仇恨,不再有反击匈奴的心愿了。
张骞一行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未能达成,大月氏和大汉联合打击匈奴的友好盟约。他们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也就动身回国了。
不得要领这个成语的寓意,一般用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写文章时要简明扼要,中心突出,要面面俱到。
说话做事也要抓重点,做有用之功,不要浪费时间,浪费别人的感情,这样只会让人失去耐心和兴趣去听你说话或看你做的事。不过,有时候,要领这个东西,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不得要领的生活是最卑微的,但有时,也可作为一个时常不得要领的人。只是,人永远不能因为不得要领而丧失对要领的追求,重要的是活着有“要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