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来一场电影,电影很不错,感悟也是很深刻,可若说于内心能够碰撞的闪光点只有几个,另外的也许一直是自己的疑惑,可当这些疑惑产生时间比较久的时候,麻木亦或是自然应该是自己最大的表现。
首先来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吧,相信在小学时候已经接触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人生中真正明白目标之于自己能够产生什么影响也许在十几年甚至更久之后。由此很多人明白,当大学之前,即成年之前能够有来目标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对于教师而言,我们明白目标的重要性,但是却会在日常工作中忽略目标的存在,从某一个角度来讲,细化至每天应该做什么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在此种情景下,带着一定模糊亦或是忽视心理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正如我们常见的一中教学情景:教师不断的在向学生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却在一节课一节课的无目标上课过程中度过,最终的结局也许会趋于同步,我们自己互相在似有目标却无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度过,所以教学最重要的便是教师要有目标性,这种目标性有两层,一层是对自己的,一层是对教学对象,对自己来说,制定目标的本质是培养自身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通过目标制定策略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终让他们自己有了目标。当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问题,但都逃不开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也最终会归结于近期于长期的结合。
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在素质教育全面改革过程中已经提过不知多少遍,就这部电影而言,我看到的一个点是教师的博学,这个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自然会出现多元化的知识,教师除了在自己教育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识,还需要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有所接触,正如学生喜欢漫画,教师需要去了解漫画,学生喜欢游戏,教师需要去接触游戏,学生喜欢文学,教师需要去接触文学,我们的触角就像是猫的胡子,天生带着好奇心,不断的接触新事物,去帮学生判断那种学习方式更适合他们。所谓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多元化知识系统之上的,所以不能够去闭门造车,素质教育的任务是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将他们培养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不了解多元化的社会知识是没办法触摸教育的本质的。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感触是电影中关于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两位老师的对话,所谓的学校教育认为培训机构是一种以赚钱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如果单纯的研究这种本质也许没有错误,可是站在存在意义角度来讲,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培训教育也是为了学生,两种教育的意义本质是一样的,正如从事两种教育的教师本身亦无很大的区别,都有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的教师,也有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老师,正如我们在进入教育行业一样,有些人为了生存,有些人为了理想;可无论我们为了什么从事教育,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怎样做教育,电影的主人翁老师亦是如此,他没有惊天动地的理想,进入教师行业仅仅是应聘到位,可我们不能够否认他的存在意义,其实生活中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波澜起伏的选择,有的只是顺其自然的责任感,这些责任感承担起来来我们的存在意义,在自己的工作过冲中不要在乎太多评价,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本身的存在意义和对于教学对象的意义。
还有一些与收获有关的话题,其实这应该与耶克斯多得森的动力理论有关,还有皮革玛丽翁的教师期待效应,已经我们乐观人生法则,每个都是有道理,每个都是有实际运用,而教师的任务便是在这些理论中挑选合适的在合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一门学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