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突然从梦中惊醒(或是还身处梦中),电影《心方慌》里的主人公们醒来后便疑惑周遭的存在:一个巨大而封闭的组合空间环绕在他们的周围,没有任何理由地囚禁了他们。逃生口在所有人看来,像是存在于这个分子结构般的组合空间里的化学键,而出口上标示着的数字又如谜题一样层层掩盖着他们多舛的命途,稍作不慎便可能被隐藏的机关屠戮。到底是谁在制造杀机?
影片是一部小成本独立制作,与众不同的是在简单的场景中,独辟蹊径将密室类影片的意义扩大到了社会学层面。用简单人物关系表达出了对个人和社会的思考,可谓是匠心独具的佳作。影片以神秘且充满仪式感的杀人事件开始,暗示这个封闭空间里所潜藏的危局。这种预先的心理期待也正如希区柯克电影中常见的设定:将悬疑告诉观众而主角不自知,从而引导观众的紧张感。这种心理预期往往非常矛盾:虽然不期望故事的主人公身临险境,但又期待着看到人物角色无法逃脱宿命安排。这种纠缠的快感会一直伴随着观看行为的结束。
影片中人物的设定很有意思,警察、建筑师、医生、女大学生、自闭症者、以及一个惯犯,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带着社会学属性,代表着诸种社会阶层。当个体的盲目性(惯犯)出现时,必然出现领导者(警察)作为管控的力量存在;当集体利益受到损害时,就可能抛弃个体(自闭症者)的存在;而当管控者无力去控制局势时,就会出现镇压(医生),以及(建筑师和大学生)对暴力的反抗。在不断寻找出口的过程中,故事里的人物关系跟随着发生了巧妙的变化,无用的人和有用的人渐渐互相更替,而对于社会政治的隐喻也逐渐地不言而明。
从某种程度上说,被困于组合立方体的五个人,走向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越是摸索前进,越是失去方向感和时间意识,恐惧和疲劳越是折磨着每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毫无来由的神秘立方体,限制了这批人的自由,这更像是一种社会的困顿隐喻。没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它,也没有人知道它的用途,就连设计了它的外壳的建筑师也不明白这东西存在的意义。当他也被困其中时,一种油然而生的荒诞感便扑面而来。影片借建筑师之口道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观主义态度:外面的世界无限愚昧……似乎无论在哪里,都是一种不自由。立方体就如同这个社会的微缩景观,每个人只是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压根不明白所从事的意义所在。当三维空间困住了他们的自由时,他们试图挣脱,然而到头却发现建造这个东西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这一切似乎都像是在印证人类存在于世的原罪,并没有所谓的救赎,只有无尽的承受。那个最后冲出的“自由”,也无非是看不见的白光一片,谁又能知道白光后边,是否是万劫不复却又无法回头的黑暗?
受限于时代以及演员的发挥,这部电影还是有着很明显的问题。首先是在剧情上,去除了导演以及编剧所渴望表达的事物,《心慌方》在故事上并没有太多可取之处。其次是表演上,每个演员都给人一种明显的浮夸感,形式多过内容,缺乏发自内心的挣扎和真实感呈现。每个人都把恐惧与绝望如同歪歪扭扭的字体一样书写在脸上。
文中部分观点和语句引用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