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狗十三》,在矛盾爆发时,中国父母与孩子维持最后体面关系的纽带究

《狗十三》,在矛盾爆发时,中国父母与孩子维持最后体面关系的纽带究

作者: 我不是米神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0:47 被阅读0次

《狗十三》究竟讲了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一句话:

在矛盾爆发时:中国的孩子因为无法独立而对控制他/她经济与生活的父母做出的不得不妥协。

李玩有一条叫“爱因斯坦”的狗,有一个表姐、有一个追求者、有爷爷奶奶、有父亲、有后妈、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这就是是李玩的生活的圈子。

根据搜索到的结果,截止2018年,中国各省份的离婚率如下图。

截止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单亲家庭超2000万户。

其实是一个挺普通的家庭。

电影大致的内容如下:

李玩有一只狗,李玩的狗惹了李玩的弟弟被扔了,李玩没有找到狗,李玩消沉了,家里又买了一只狗,但是李玩就要她以前那只狗,李玩挨打了,李玩和父亲约好的行程被爽约了。李玩偶遇到她自己以前那只狗了,李玩妥协了。

故事很简单,也并不曲折,这是中国家庭的孩子遇到的重复的故事。

然后,当他们成为父母之后,再转换角色,演给下一代。

比如熟悉的“我打你是为你好”,“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这些台词来源于你的童年,也是你父母的童年,并且很有可能,成为你未来子女的童年。

李玩妥协的过程也并不难理解,因为她足够聪明,她知道自己还不够独立,也没有能力去独立,当一个人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时,他/她最好的选择,是暂时接受

你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就得接受规则,或者暂时假装接受规则。

后面你会做什么,就因人而异了。电影就暂时说到这里。

回到主题,在矛盾爆发时,中国父母与孩子维持最后体面关系的纽带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提供生存保障、子女无能力独立生活而接受现状。

结果就是:一旦中国的子女有能力独立生活以后,对童年无能为力生活的报复行为以及程度、难以想象。

事实远比想象中的直接:不是子女突然懂事了,不是父母观念转变了,不是亲子关系突然缓和了,你子女的妥协,可能仅仅是加速他生活独立的一个手段而已。

所以我看到《12年不回家过年 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文章后,一点也不惊讶。

教育与知识所能带来的影响,远远修复不了童年尤其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创伤。

所以青少年期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也许就是因为处理不好这种“妥协”的结果。

青少年期心理疾病的成因其中就包括:急于独立,与无能力独立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

当家长控诉孩子越来越无法理喻,长大成人后与他们关系越来越疏远的时候,是否也曾深思,他们,曾经对自己的孩子,到底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如果一个心智健全、接受过教育的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军事化”管理,“电击”治疗。那么他们就不要抱怨,当孩子有能力独立生活以后,对自己的不闻不问。

我曾在知乎看到一过一则触目惊心的“回答”,一个曾经被父母送去“戒网瘾”学校的女孩,工作以后,每月寄少量生活费回家,自己毕业以后,从不回家。并表示:她,永不原谅。

中国式的父母,在子女最无力面对社会种种困境的年龄,造成了“致命一击”,却有时丝毫不知。

毫不危言耸听:来自腾讯网统计结果;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全球第一,5~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高达15万人以上。

是的,等他们长大就懂了,但条件是,他们能否活到长大。

我不是米神,是一个爱写字的人。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关注,点赞三连,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在矛盾爆发时,中国父母与孩子维持最后体面关系的纽带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fs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