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ive Java》笔记(上)
对象的创建与销毁
- Item 1: 使用static工厂方法,而不是构造函数创建对象:仅仅是创建对象的方法,并非Factory Pattern
- 优点
- 命名、接口理解更高效,通过工厂方法的函数名,而不是参数列表来表达其语义
- Instance control,并非每次调用都会创建新对象,可以使用预先创建好的对象,或者做对象缓存;便于实现单例;或不可实例化的类;对于immutable的对象来说,使得用
==
判等符合语义,且更高效; - 工厂方法能够返回任何返回类型的子类对象,甚至是私有实现;使得开发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耦合,降低耦合度;而接口的实现也将更加灵活;接口不能有static方法,通常做法是为其再创建一个工厂方法类,如Collection与Collections;
- Read More: Service Provider Framework
- 缺点
- 仅有static工厂方法,没有public/protected构造函数的类将无法被继承;见仁见智,这一方面也迫使开发者倾向于组合而非继承;
- Javadoc中不能和其他static方法区分开,没有构造函数的集中显示优点;但可以通过公约的命名规则来改善;
-
小结
static工厂方法和public构造函数均有其优缺点,在编码过程中,可以先考虑一下工厂方法是否合适,再进行选择。 - Item 2: 使用当构造函数的参数较多,尤其是其中还有部分是可选参数时,使用Builder模式
- 以往的方法
- Telescoping constructor:针对可选参数,从0个到最多个,依次编写一个构造函数,它们按照参数数量由少到多逐层调用,最终调用到完整参数的构造函数;代码冗余,有时还得传递无意义参数,而且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出隐蔽的bug;
- JavaBeans Pattern:灵活,但是缺乏安全性,有状态不一致问题,线程安全问题;
- Builder Pattern
- 代码灵活简洁;具备安全性;
- immutable
- 参数检查:最好放在要build的对象的构造函数中,而非builder的构建过程中
- 支持多个field以varargs的方式设置(每个函数只能有一个varargs)
- 一个builder可以build多个对象
- Builder结合泛型,实现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 传统的抽象工厂模式,是用Class类实现的,然而其有缺点:newInstance调用总是去调用无参数构造函数,不能保证存在;newInstance方法会抛出所有无参数构造函数中的异常,而且不会被编译期的异常检查机制覆盖;可能会导致运行时异常,而非编译期错误;
-
小结
Builder模式在简单地类(参数较少,例如4个以下)中,优势并不明显,但是需要予以考虑,尤其是当参数可能会变多时,有可选参数时更是如此。 - Item 3: 单例模式!
不管以哪种形式实现单例模式,它们的核心原理都是将构造函数私有化,并且通过静态方法获取一个唯一的实例,在这个获取的过程中你必须保证线程安全、反序列化导致重新生成实例对象等问题,该模式简单,但使用率较高。 - double-check-locking
```java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RestAdapter sRestAdapter = null;
public static RestAdapter provideRestAdapter() {
if (sRestAdapter == null) {
synchronized (RestProvider.class) {
if (sRestAdapter == null) {
sRestAdapter = new RestAdapter();
}
}
}
return sRestAdapter;
}
```
DCL可能会失效,因为指令重排可能导致同步解除后,对象初始化不完全就被其他线程获取;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对象,或者使用static SingletonHolder来避免该问题(后者JLS推荐);
- class的static代码:一个类只有在被使用时才会初始化,而类初始化过程是非并行的,这些都由JLS能保证
- 用enum实现单例
- 还存在反射安全性问题:利用反射,可以访问私有方法,可通过加一个控制变量,该变量在getInstance函数中设置,如果不是从getInstance调用构造函数,则抛出异常;
- Item 4: 将构造函数私有化,使得不能从类外创建实例,同时也能禁止类被继承
util类可能不希望被实例化,有其需求 - Item 5: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
- 提高性能:创建对象需要时间、空间,“重量级”对象尤甚;immutable的对象也应该避免重复创建,例如String;
- 避免auto-boxing
- 但是因此而故意不创建必要的对象是错误的,使用object pool通常也是没必要的
- lazy initialize也不是特别必要,除非使用场景很少且很重量级
- Map#keySet方法,每次调用返回的是同一个Set对象,如果修改了返回的set,其他使用的代码可能会产生bug
- 需要defensive copying的时候,如果没有创建一个新对象,将导致很隐藏的Bug
- Item 6: 不再使用的对象一定要解除引用,避免memory leak
- 例如,用数组实现一个栈,pop的时候,如果仅仅是移动下标,没有把pop出栈的数组位置引用解除,将发生内存泄漏
- 程序发生错误之后,应该尽快把错误抛出,而不是以错误的状态继续运行,否则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
- 通过把变量(引用)置为null不是最好的实现方式,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需要这样;好的办法是通过作用域来使得变量的引用过期,所以尽量缩小变量的作用域是很好的实践;注意,在Dalvik虚拟机中,存在一个细微的bug,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详见
- 当一个类管理了一块内存,用于保存其他对象(数据)时,例如用数组实现的栈,底层通过一个数组来管理数据,但是数组的大小不等于有效数据的大小,GC器却并不知道这件事,所以这时候,需要对其管理的数据对象进行null解引用
- 当一个类管理了一块内存,用于保存其他对象(数据)时,程序员应该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出现内存泄漏,一旦数据无效之后,需要立即解除引用
- 实现缓存的时候也很容易导致内存泄漏,放进缓存的对象一定要有换出机制,或者通过弱引用来进行引用
- listner和callback也有可能导致内存泄漏,最好使用弱引用来进行引用,使得其可以被GC
- Item 7: 不要使用finalize方法
- finalize方法不同于C++的析构函数,不是用来释放资源的好地方
- finalize方法执行并不及时,其执行线程优先级很低,而当对象unreachable之后,需要执行finalize方法之后才能释放,所以会导致对象生存周期变长,甚至根本不会释放
- finalize方法的执行并不保证执行成功/完成
- 使用finalize时,性能会严重下降
- finalize存在的意义
- 充当“safety net”的角色,避免对象的使用者忘记调用显式termination方法,尽管finalize方法的执行时间没有保证,但是晚释放资源好过不释放资源;此处输出log警告有利于排查bug
- 用于释放native peer,但是当native peer持有必须要释放的资源时,应该定义显式termination方法
- 子类finalize方法并不会自动调用父类finalize方法(和构造函数不同),为了避免子类不手动调用父类的finalize方法导致父类的资源未被释放,当需要使用finalize时,使用finalizer guardian比较好:
- 定义一个私有的匿名Object子类对象,重写其finalize方法,在其中进行父类要做的工作
- 因为当父类对象被回收时,finalizer guardian也会被回收,它的finalize方法就一定会被触发
Object的方法
尽管Object不是抽象类,但是其定义的非final方法设计的时候都是希望被重写的,finalize除外。
- Item 8: 当重写equals方法时,遵循其语义
- 能不重写equals时就不要重写
- 当对象表达的不是值,而是可变的状态时
- 对象不需要使用判等时
- 父类已重写,且满足子类语义
- 当需要判等,且继承实现无法满足语义时,需要重写(通常是“value class”,或immutable对象)
- 当用作map的key时
- 重写equals时需要遵循的语义
- Reflexive(自反性): x.equals(x)必须返回true(x不为null)
- Symmetric(对称性): x.equals(y) == y.equals(x)
- Transitive(传递性): x.equals(y) && y.equals(z) ==> x.equals(z)
- Consistent(一致性): 当对象未发生改变时,多次调用应该返回同一结果
- x.equals(null)必须返回false
- 实现建议
- 先用==检查是否引用同一对象,提高性能
- 用instanceof再检查是否同一类型
- 再强制转换为正确的类型
- 再对各个域进行equals检查,遵循同样的规则
- 确认其语义正确,编写测例
- 重写equals时,同时也重写hashCode
- !重写equals方法,传入的参数是Object
- Item 9: 重写equals时也重写hashCode函数
- 避免在基于hash的集合中使用时出错
- 语义
- 一致性
- 当两个对象equals返回true时,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也要相同
- hashCode的计算方式
- 要求:equals的两个对象hashCode一样,但是不equals的对象hashCode不一样
- 取一个素数,例如17,result = 17
- 对每一个关心的field(在equals中参与判断的field),记为f,将其转换为一个int,记为c
- boolean: f ? 1 : 0
- byte/char/short/int: (int) f
- long: (int) (f ^ (f >> 32))
- float: Float.floatToIntBits(f)
- double: Double.doubleToLongBits(f),再按照long处理
- Object: f == null ? 0 : f.hashCode()
- array: 先计算每个元素的hashCode,再按照int处理
- 对每个field计算的c,result = 31 * result + c
- 返回result
- 编写测例
- 计算hashCode时,不重要的field(未参与equals判断)不要参与计算
- Item 10: 重写toString()方法
- 增加可读性,简洁、可读、具有信息量
- Item 11: 慎重重写clone方法
- Cloneable接口是一个mixin interface,用于表明一个对象可以被clone
- Contract
- x.clone() != x
- x.clone().getClass() == x.getClass():要求太弱,当一个非final类重写clone方法的时候,创建的对象一定要通过super.clone()来获得,所有父类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此最终通过Object.clone()创建对象,能保证创建的是正确的类实例。而这一点很难保证。
- x.clone().equals(x)
- 不调用构造函数:要求太强,一般都会在clone函数里面调用
- 对于成员变量都是primitive type的类,直接调用super.clone(),然后cast为自己的类型即可(重写时允许返回被重写类返回类型的子类,便于使用方,不必每次cast)
- 成员变量包含对象(包括primitive type数组),可以通过递归调用成员的clone方法并赋值来实现
- 然而上述方式违背了final的使用协议,final成员不允许再次赋值,然而clone方法里面必须要对其赋值,则无法使用final保证不可变性了
- 递归调用成员的clone方法也会存在性能问题,对HashTable递归调用深拷贝也可能导致StackOverFlow(可以通过遍历添加来避免)
- 优雅的方式是通过super.clone()创建对象,然后为成员变量设置相同的值,而不是简单地递归调用成员的clone方法
- 和构造函数一样,在clone的过程中,不能调用non final的方法,如果调用虚函数,那么该函数会优先执行,而此时被clone的对象状态还未完成clone/construct,会导致corruption。因此上一条中提及的“设置相同的值”所调用的方法,要是final或者private。
- 重载类的clone方法可以省略异常表的定义,如果重写时把可见性改为public,则应该省略,便于使用;如果设计为应该被继承,则应该重写得和Object的一样,且不应该实现Cloneable接口;多线程问题也需要考虑;
- 要实现clone方法的类,都应该实现Cloneable接口,同时把clone方法可见性设为public,返回类型为自己,应该调用super.clone()来创建对象,然后手动设置每个域的值
- clone方法太过复杂,如果不实现Cloneable接口,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实现copy功能,或者不提供copy功能,immutable提供copy功能是无意义的
- 提供拷贝构造函数,或者拷贝工厂方法,而且此种方法更加推荐,但也有其不足
- 设计用来被继承的类时,如果不实现一个正确高效的clone重写,那么其子类也将无法实现正确高效的clone功能
- Item 12: 当对象自然有序时,实现Comparable接口
- 实现Comparable接口可以利用其有序性特点,提高集合使用/搜索/排序的性能
- Contact
- sgn(x.compareTo(y)) == - sgn(y.compareTo(x)),当类型不对时,应该抛出ClassCastException,抛出异常的行为应该是一致的
- transitive: x.compareTo(y) > 0 && y.compareTo(z) > 0 ==> x.compareTo(z) > 0
- x.compareTo(y) == 0 ==> sgn(x.compareTo(z)) == sgn(y.compareTo(z))
- 建议,但非必须:与equals保持一致,即 x.compareTo(y) == 0 ==> x.equals(y),如果不一致,需要在文档中明确指出
- TreeSet, TreeMap等使用的就是有序保存,而HashSet, HashMap则是通过equals + hashCode保存
- 当要为一个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的类增加成员变量时,不要通过继承来实现,而是使用组合,并提供原有对象的访问方法,以保持对Contract的遵循
- 实现细节
- 优先比较重要的域
- 谨慎使用返回差值的方式,有可能会溢出
Classes and Interfaces
- Item 13: 最小化类、成员的可见性
- 封装(隐藏):公开的接口需要暴露,而接口的实现则需要隐藏,使得接口与实现解耦,降低模块耦合度,增加可测试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可优化性、可修改性
- 如果一个类只对一个类可见,则应该将其定义为私有的内部类,而没必要public的类都应该定义为package private
- 为了便于测试,可以适当放松可见性,但也只应该改为package private,不能更高
- 成员不能是非private的,尤其是可变的对象。一旦外部可访问,将失去对其内容的控制能力,而且会有多线程问题
- 暴露的常量也不能是可变的对象,否则public static final也将失去其意义,final成员无法改变其指向,但其指向的对象却是可变的(immutable的对象除外),长度非0的数组同样也是有问题的,可以考虑每次访问时创建拷贝,或者使用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Arrays.asList(arr))
- Item 14: public class中,使用accessor method而非public field
- 后者外部可以直接访问,失去了安全性
- package private或者private则可以不必这样
- 把immutable的field置为public勉强可以接受,mutable的成员一定不能置为public
- Item 15: 最小化可变性
- 不提供可以改变本对象状态的方法
- 保证类不可被继承
- 使用final field
- 使用private field
- 在构造函数、accessor中,对mutable field使用defensive copy
- 实现建议
- 操作函数,例如BigInteger的add方法,不是static的,但也不能改变本对象的状态,则使用functional的方式,返回一个新的对象,其状态是本对象修改之后的状态
- 如此实现的immutable对象生来就是线程安全的,无需同步操作,但应该鼓励共用实例,避免创建过多重复的对象
- 正确实现的immutable对象也不需要clone, copy方法;可以适当引入Object cache;
- 劣势
- 每一个值都需要一个对象,调用改变状态的方法而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尤其是它是重量级的,开销会变大;连续调用这样的方法,影响更大;
- 为常用的多次操作组合提供一个方法
- 其他
- 保证class无法被继承,除了声明为final外,还可以将默认构造函数声明为private或package private,然后提供public static工厂方法
- 使用public static工厂方法,具体实现类可以有多个,还能进行object cache
- 当实现Serializable接口是,一定要实现readObject/readResolve方法,或者使用ObjectOutputStream.writeUnshared/ObjectInputStream.readUnshared
- 小结
- 除非有很好的理由让一个Class mutable,否则应该使其immutable
- 如果非要mutable,也应尽可能限制其可变性
- Item 16: Favor composition (and forwarding) over inheritance
- 跨包继承、继承不是被设计为应该被继承的实现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继承接口、继承抽象类,当然是没问题的
- 如果子类的功能依赖于父类的实现细节,那么一旦父类发生变化,子类将有可能出现Bug,即便代码都没有修改;而设计为应被继承的类,在修改后,是应该有文档说明的,子类开发者既可以得知,也可以知道如何修改
- 例子:统计HashSet添加元素的次数
- 用继承方式,重写add,addAll,在其中计数,这就不对,因为HashSet内部的addAll是通过调用add实现的
- 但是通过不重写addAll也只不对的,以后有可能HashSet的实现就变了
- 在重写中重新实现一遍父类的逻辑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bug等,而且有些功能不访问私有成员也是无法实现的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类的实现中,可能会增加方法,改变其行为,而这一点,在子类中是无法控制的
- 而通过组合的方式,将不会有这些问题,把另一个类的对象声明为私有成员,外部将无法访问它,自己也能在转发(forwarding)过程中执行拦截操作,也不必依赖其实现细节,这种组合、转发的实现被称为wrapper,或者Decorator pattern,或者delegation(严格来说不是代理,代理一般wrapper对象都需要把自己传入到被wrap的对象方法中?)
- 缺点
- 不适用于callback frameworks?
- 继承应该在is-a的场景中使用
- 继承除了会继承父类的API功能,也会继承父类的设计缺陷,而组合则可以隐藏成员类的设计缺陷
- Item 17: Design and document for inheritance or else prohibit it
- 一个类必须在文档中说明,每个可重写的方法,在该类的实现中的哪些地方会被调用(the class must document its self-use of overridable methods)。调用时机、顺序、结果产生的影响,包括多线程、初始化等情况。
- 被继承类应该通过谨慎选择protected的方法或成员,来提供一些hook,用于改变其内部的行为,例如java.util.AbstractList::removeRange。
- The only way to test a class designed for inheritance is to write subclasses. 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protected成员/方法,通常写3个子类就差不多了。
- You must test your class by writing subclasses before you release it.
- Constructors must not invoke overridable methods. 父类的构造函数比子类的构造函数先执行,而如果父类构造函数中调用了可重写的方法,那么就会导致子类的重写方法比子类的构造函数先执行,会导致corruption。
- 如果实现了Serializable/Cloneable接口,neither clone nor readObject may invoke an overridable metho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重写方法会在deserialized/fix the clone’s state之前执行。
- 如果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readResolve/writeReplace必须是protected,而非private
- designing a class for inheritance places substantial limitations on the class.
- 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prohibit subclassing in classes that are not designed and documented to be safely subclassed. 声明为final class或者把构造函数私有化(提供public static工厂方法)。
- 如果确实想要允许继承,就应该为每个被自己使用的可重写方法都写好文档
- Item 18: Prefer interfaces to abstract classes
- Java类只允许单继承,接口可以多继承,使用接口定义类型,使得class hierarchy更加灵活
- 定义mixin(optional functionality to be "mixed in")时使用interface是很方便的,需要增加此功能的类只需要implement该接口即可,而如果使用抽象类,则无法增加一个extends语句
- 接口允许构建没有hierarchy的类型系统
- 使用接口定义类型,可以使得item 16中提到的wrapper模式更加安全、强大,
- skeletal implementation:该类为abstract,把必须由client实现的方法设为abstract,可以有默认实现的则提供默认实现
- simulated multiple inheritance:通过实现定义的接口,同时在内部实现一个匿名的skeletal implementation,将对对该接口的调用转发到匿名类中,起到“多继承”的效果
- simple implementation:提供一个非抽象的接口实现类,提供一个最简单、能work的实现,也允许被继承
- 使用接口定义类型的缺点:不便于演进,一旦接口发布,如果想要增加功能(增加方法),则client将无法编译;而使用abstract class,则没有此问题,只需要提供默认实现即可
- 小结
- 通过接口定义类型,可以允许多实现(多继承)
- 但是演进需求大于灵活性、功能性时,抽象类更合适
- 提供接口时,提供一个skeletal implementation,同时审慎考虑接口设计
- Item 19: 仅仅用interface去定义一个类型,该接口应该有实现类,使用者通过接口引用,去调用接口的方法
- 避免用接口去定义常量,应该用noninstantiable utility class去定义常量
- 相关常量的命名,通过公共前缀来实现分组
- Item 20: Prefer class hierarchies to tagged classes
- tagged class: 在内部定义一个tag变量,由其控制功能的转换
- tag classes are verbose, error-prone, and inefficient
- 而class hierarchy,不同功能由不同子类实现,公共部分抽象为一个基类,也能反映出各个子类之间的关系
- Item 21: Use function objects to represent strategies
- 只提供一个功能函数的类实例,没有成员变量,只需一个对象(单例),为其功能定义一个接口,则可以实现策略模式,把具体策略传入相应函数中,使用策略
- 具体的策略实例通常使用匿名类定义,调用使用该策略的方法时才予以创建/预先创建好之后每次将其传入
- Item 22: Favor static member classes over nonstatic
- 有4种nested class:non-static member class; static member class(inner class); anonymous class; local class
- static member class
- 经常作为helper class,和外部类一起使用
- 如果nested class的生命周期独立于外部类存在,则必须定义为static member class,否则可能造成内存泄漏
- private static member class用处一:表示(封装)外部类的一些成员,例如Map的Entry内部类。
- non-static member class
- 将持有外部类实例的强引用,可以直接引用外部类的成员和方法
- 用处一:定义一个Adapter,使得外部内的实例,可以作为和外部类语义不同的实例来查看(访问),例如Collection的Iterator。
- 如果nested class不需要引用外部类的成员和方法,则一定要将其定义为static,避免空间/时间开销,避免内存泄漏
- anonymous class
- 当在非static代码块内定义时,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否则不会持有
- 限制
- 只能在被声明的地方进行实例化
- 无法进行instanceof测试
- 不能用匿名类实现多个接口
- 不能用匿名类继承一个类的同时实现接口
- 匿名类中新添加的方法无法在匿名类外部访问
- 不能有static成员
- 应该尽量保持简短
- 用处一:创建function object
- 用处二:创建process object,例如:Runnable, Thread, TimberTask
- 用处三:用于public static工厂方法,例如Collections类里面的一些工厂方法,很多是返回一个匿名的内部实现
- local class
- 比较少用
- 是否static取决于其定义的上下文
- 可以在作用域内重复使用
- 不能有static成员
- 也应尽量保持简短
- 小结
- 四种nested class
- 如果nested class在整个外部类内都需要可见,或者定义代码太长,应使用member class
- 能static就一定要static,即便需要对外部类进行引用,对于生命周期独立于外部类的,也应该通过WeakReference进行引用,避免内存泄漏;至于生命周期和外部类一致的,则不必这样
Generics
- Item 23: Don’t use raw types in new code
- Java泛型,例如
List<E>
,真正使用的时候都是List<String>
等,把E替换为实际的类型 - Java泛型从1.5引入,为了保持兼容性,实现的是伪泛型,类型参数信息在编译完成之后都会被擦除,其在运行时的类型都是raw type,类型参数保存的都是Object类型,
List<E>
的raw type就是List
- 编译器在编译期通过类型参数,为读操作自动进行了类型强制转换,同时在写操作时自动进行了类型检查
- 如果使用raw type,那编译器就不会在写操作时进行类型检查了,写入错误的类型也不会报编译错误,那么在后续读操作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时,将会导致转换失败,抛出异常
- 一旦错误发生,应该让它尽早被知道(抛出/捕获),编译期显然优于运行期
-
List
与List<Object>
的区别 - 前者不具备类型安全性,后者具备,例如以下代码
```java
// Uses raw type (List) - fails at runtim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s = new ArrayList<String>();
unsafeAdd(strings, new Integer(42));
String s = strings.get(0); // Compiler-generated cast
}
private static void unsafeAdd(List list, Object o) {
list.add(o);
}
```
不会报编译错误,但会给一个编译警告:`Test.java:10: warning: unchecked call to add(E) in raw type List list.add(o);`,而运行时则会发生错误。
+ 但如果使用`List<Object>`,即`unsageAdd`参数改为`List<Object> list, Object o`,则会报编译错误:`Test.java:5: unsafeAdd(List<Object>,Object) cannot be applied to (List<String>,Integer) unsafeAdd(strings, new Integer(42));`
+ 因为`List<String>`是`List`的子类,但却不是`List<Object>`的子类。
+ 并不是说这个场景应该使用`List<Object>`,这个场景应该使用`List<String>`,这里只是为了说明`List`和`List<Object>`是有区别的。
-
List
v.s.List<?>
(unbounded wildcard types),当不确定类型参数,或者说类型参数不重要时,也不应该使用raw type,而应该使用List<?>
- 任何参数化的List均是
List<?>
的子类,可以作为参数传入接受List<?>
的函数,例如以下代码均是合法的:
```java
void func(List<?> list) {
...
}
func(new List<Object>());
func(new List<Integer>());
func(new List<String>());
```
+ 持有`List<?>`的引用后,并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元素,读取出来的元素也是`Object`类型,而不会被自动强转为任何类型。
+ 如果`List<?>`的行为不能满足需求,可以考虑使用模板方法,或者`List<E extends XXX>`(bounded wildcard types)
- You must use raw types in class literals.
-
List.class
,String[].class
, andint.class
are all legal, butList<String>.class
andList<?>.class
are not. -
instanceof
不支持泛型,以下用法是推荐的,但不应该将o
强转为List
```java
// Legitimate use of raw type - instanceof operator
if (o instanceof Set) { // Raw type
Set<?> m = (Set<?>) o; // Wildcard type
...
}
```
- 相关术语汇总
java_generic_terms.png - Item 24: Eliminate unchecked warnings
- 当出现类型不安全的强制转换时(一般都是涉及泛型,raw type),编译器会给出警告,首先要做的是尽量消除不安全的转换,消除警告
- 实在无法消除/确定不会导致运行时的
ClassCastException
,可以通过@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消除警告,但不要直接忽略该警告 - 使用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时,应该在注视内证明确实不存在运行时的ClassCastException
;同时应该尽量减小其作用的范围,通常是应该为一个赋值语句添加注解 - Item 25: Prefer lists to arrays
- arrays are covariant(协变): 如果
Sub
是Super
的子类,那么Sub[]
也是Super[]
的子类 - generics are invariant(不变): 任意两个不同的类
Type1
和Type2
,List<Type1>
和List<Type2>
之间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 考虑以下代码
// Fails at runtime!
Object[] objectArray = new Long[1];
objectArray[0] = "I don't fit in"; // Throws ArrayStoreException
// Won't compile!
List<Object> ol = new ArrayList<Long>(); // Incompatible types
ol.add("I don't fit in");
- arrays are reified(具体化): array在运行时能知道且强制要求元素的类型
- generics are implemented by erasure(non-reifiable): 仅仅在编译时知道元素的类型
- 数组和泛型同时使用时会受到很大限制
- 以下语句均不能通过编译:
new List<E>[], new List<String>[], new E[]
;但是声明是可以的,例如List<String>[] stringLists
- non-reifiable type: 例如
E, List<E>, List<String>
,这些类型在运行时的信息比编译时的信息更少 - 只有unbounded wildcard type才是reifiable的,如:
List<?>, Map<?, ?>
- 常规来说,不能返回泛型元素的数组,因为会报编译错误:
generic array creation errors
- 当泛型和
varargs
一起使用时,也会导致编译警告 - 有时为了类型安全,不得不做些妥协,牺牲性能和简洁,使用List而不是数组
- 把数组强转为non-reifiable类型是非常危险的,仅应在非常确定类型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 Item 26: Favor generic types
- 当需要一个类成员的数据类型具备一般性时,应该用泛型,这也正是泛型的设计场景之一,不应该用Object类
- 但使用泛型有时也不得不进行cast,例如当泛型遇上数组
- 总的来说把suppress数组类型强转的unchecked warning比suppress一个标量类型强转的unchecked warning风险更大,但有时出于代码简洁性考虑,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 有时看似与item 25矛盾,实属无奈,Java原生没有List,ArrayList不得不基于数组实现,HashMap也是基于数组实现的
- 泛型比使用者进行cast更加安全,而且由于Java泛型的擦除实现,也可以和未做泛型的老代码无缝兼容
- Item 27: Favor generic methods
- 泛型方法的类型参数在函数修饰符(可见性/static/final等)和返回值之间,例子:
// Generic method
public static <E> Set<E> union(Set<E> s1, Set<E> s2) {
Set<E> result = new HashSet<>(s1);
result.addAll(s2);
return result;
}
- recursive type bound
// Using a recursive type bound to express mutual comparability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T max(List<T> list) {...}
- 泛型方法要比方法使用者进行cast更加安全
- Item 28: Use bounded wildcards to increase API flexibility
- 考虑以下代码
public class Stack<E> {
public Stack();
public void push(E e);
public E pop();
public boolean isEmpty();
public void pushAll(Iterable<E> src);
public void popAll(Collection<E> dst);
}
Stack<Number> numberStack = new Stack<Number>();
Iterable<Integer> integers = ... ;
numberStack.pushAll(integers);
Stack<Number> numberStack = new Stack<Number>();
Collection<Object> objects = ... ;
numberStack.popAll(objects);
pushAll和popAll的调用均无法通过编译,因为尽管Integer
是Number
的子类,但Iterable<Integer>
不是Iterable<Number>
的子类,这是由泛型的invariant特性导致的,所以Iterable<Integer>
不能传入接受Iterable<Number>
参数的函数,popAll的使用同理
- bounded wildcards:
<? extends E>
,<? super E>
, PECS stands for producer-extends, consumer-super. 如果传入的参数是要输入给该类型数据的,则应该使用extends,如果是要容纳该类型数据的输出,则应该使用super - 这很好理解,作为输入是要赋值给E类型的,当然应该是E的子类(这里的extends包括E类型本身);而容纳输出是要把E赋值给传入参数的,当然应该是E的父类(同样包括E本身)
- 返回值类型不要使用bounded wildcards,否则使用者也需要使用,这将会给使用者造成麻烦
- 代码对于bounded wildcards的使用在使用者那边应该是透明的,即他们不会感知到bounded wildcards的存在,如果他们也需要考虑bounded wildcards的问题,则说明对bounded wildcards的使用有问题了
- 有时候编译器的类型推导在遇到bounded wildcards会无法完成,这时就需要显示指定类型信息,例如:
public static <E> Set<E> union(Set<? extends E> s1, Set<? extends E> s2);
Set<Integer> integers = ... ;
Set<Double> doubles = ... ;
//Set<Number> numbers = union(integers, doubles); //compile error
Set<Number> numbers = Union.<Number>union(integers, doubles); //compile pass
- Comparables are always consumers, so you should always use
Comparable<? super T>
in preference toComparable<T>
. The same is true of comparators, so you should always useComparator<? super T>
in preference toComparator<T>
. - unbounded type parameter(
<E> ... List<E>
) v.s. unbounded wildcard(List<?>
):if a type parameter appears only once in a method declaration, replace it with a wildcard. - Item 29: Consider typesafe heterogeneous containers
- 使用泛型时,类型参数是有限个的,例如
List<T>
,Map<K, V>
,但有时可能需要一个容器,能放入任意类型的对象,但需要具备类型安全性,例如数据库的一行,它的每一列都可能是任意类型的数据 - 由于
Class
类从1.5就被泛型化了,所以使得这种需求可以实现,例如:
// Typesafe heterogeneous container pattern - API
public class Favorites {
public <T> void putFavorite(Class<T> type, T instance);
public <T> T getFavorite(Class<T> type);
}
- 通常这样使用的
Class
对象被称为type token,它传入函数,用来表述编译时和运行时的类型信息 -
Favorites
的实现也是很简单的:
// Typesafe heterogeneous container pattern - implementation
public class Favorites {
private Map<Class<?>, Object> favorites = new HashMap<Class<?>, Object>();
public <T> void putFavorite(Class<T> type, T instance) {
if (typ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Type is null");
favorites.put(type, instance);
}
public <T> T getFavorite(Class<T> type) {
return type.cast(favorites.get(type));
}
}
- 注意,这里的unbound wildcard并不是应用于Map的,而是应用于Class的类型参数,因此Map可以put key进去,而且key可以是任意类型参数的Class对象
- 另外,Map的value类型是Object,一旦put到Map中去,其编译期类型信息就丢失了,将通过get方法的动态类型转换(cast)来重新获得其类型信息
- cast方法将检查类型信息,如果是该类型(或其子类),转换将成功,并返回引用,否则将抛出ClassCastException
- 这一heterogeneous container实现有两个不足
- 通过为put方法传入Class的raw type,使用者可以很轻易地破坏类型安全性,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在put时也进行一下cast:
```java
// Achieving runtime type safety with a dynamic cast
public <T> void putFavorite(Class<T> type, T instance) {
favorites.put(type, type.cast(instance));
}
```
这样做的效果是使得想要破坏类型安全性的put使用者产生异常,而使用get的使用者则不会因为恶意put使用者产生异常。这种做法也被`java.util.Collections`包中的一些方法使用,例如命名为checkedSet, checkedList, checkedMap的类。
+ 这个容器内不能放入non-reifiable的类型,例如`List<String>`,因为`List<String>.class`是有语法错误的,`List<String>`, `List<Integer>`都只有同一个class对象:`List.class`;另外`String[].class`是合法的。
-
Favorites
使用的类型参数是unbounded的,可以put任意类型,也可以使用bounded type token,使用bounded时可能需要把Class<?>
转换为Class<? extends Annotation>
,直接用class.cast
将会导致unchecked warning,可以通过class.asSubclass
来进行转换,例子:
// Use of asSubclass to safely cast to a bounded type token
static Annotation getAnnotation(AnnotatedElement element, String annotationTypeName) {
Class<?> annotationType = null; // Unbounded type token
try {
annotationType = Class.forName(annotationTypeName);
} catch (Exception ex)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x);
}
return element.getAnnotation(annotationType.asSubclass(Annotation.class));
}
摘录来源:https://notes.piasy.com/Android-Java/EffectiveJava.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