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过往...成长励志想法
转载:让生活更美好的简单办法

转载:让生活更美好的简单办法

作者: 程序猿阿诺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6:42 被阅读6次

    文 / 阿诺

    《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书评

    什么是极简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存在以下烦恼?

    • 家中的橱柜里总是堆满了东西,有的甚至买回来之后都没有用过;
    • 孩子们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 拿起手机忍不住就要刷购物车;
    • 看到广告就抑制不住消费的冲动。

    如果想要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极简主义生活会是一个好主意。乔舒亚·贝克尔所著的《极简》一书就是对这一主题的精彩阐述。极简主义的宗旨就是更少的物品,更好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要过极简的生活?这个原因就是过多的物品不仅占用了我们的空间,还占用了我们的财富和时间。我们都很看重在生活中充分享受自由的权利,可是这种自由却会在暗中被多余的物品给剥夺。因此极简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值得一直贯彻下去。从而解放我们家庭的活力,获得更多的自由自在。

    极简主义中有让人容易造成误解的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极简就是扔掉所有东西,要过苦行僧般的禁欲生活。这是不对的,抛弃掉的东西应该是长期未曾使用,而且将来也不会去用的东西,那么就要果断地舍弃掉。作者就说他的家里和正常人家一样有各种收纳空间,衣柜里放着四季的衣服;抽屉里是孩子们的各种玩具;冰箱里有各种食物。只不过这一切都是随手就会使用的,没有多余的物品,如果意识到有物品一段时间未使用了,则会被清理掉。

    还有就是认为极简就是定期把物品重新收拾摆放一遍,不用大张旗鼓地往外扔东西。这显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本来就是那些多余的物品占据了宝贵的时间。结果还是要定期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整理的工作,即使物品摆放的再井井有条,它们依然还在那里,丝毫无助于将人从焦虑和紧张中解脱出来。

    确立信念

    我认为作者所说的观点可以与七个习惯里的要事第一结合起来思考。但凡我们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必然是要目标明确的,不然那样的生活毫无意义。例如有的人喜欢住着大房子,过着奢华的生活,买一堆根本不用的东西。如果说这样的人就是喜欢这样,那么也无话可说。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并非出自于自己的本心,而是虚荣心作怪或是好面子,结果生活过得痛苦不堪。

    《极简》的作者在倡导极简的生活方式后,他收到一封读者的信让他倍感鼓舞。这封信的作者是两位来自美国中产家庭的夫妇,他们的职业非常成功,男方是律师,女方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完全有条件住着豪宅,消费奢侈品,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其实他们的确这么做的。但他们内心并不认同这样的生活,可夫妻二人谁也没有说破,直到他们的孩子考上大学离开了家。终于有一天男方说他其实最想做的事情是写作,而他妻子也惊喜地说她最想做的是为穷人做免费咨询。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可在开始之前他们犯愁了,住的大房子要时刻打理,总有那么多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要处理,怎么办?

    于是他们把豪宅出售,换了一套小得多的房子,清理了生活用不上的物品,只保留必须用品。就这样夫妇二人感觉获得了新生,每个人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作者提示说,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把极简当成是扔东西比赛,而首先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开始进入极简之前,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我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应该是高效充实的,而不是总是忙碌于不重要的事情。我的生活中保留哪些物品就可以了?如果我空出了很多时间,我会用来做什么?如果不考虑钱的问题,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破除消费主义迷思

    在通往极简生活的路途上,我们首先要跨过的一座大山就是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消费主义。有时候我们买回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与认同感。这又与广告的作用分不开。也许我们会很自信的说,广告根本影响不了我,我买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想法。真是这样吗?

    广告商是不会轻易让你发现他们的存在的。他们影响你的方式并不是希望你看到一个具体的商品,而是让你看到一种理想的生活。例如豪宅代表着幸福,豪车代表着品味,哈根达斯代表着爱情。那么你能做的就是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去获得这些,过上“理想”的生活。所以广告商的策略是让你接受一个观点:拥有物质=拥有幸福。而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宣扬的也是物质至上,不用说别的,只要看看每年的“双十一”活动,就知道人们的物质欲望是何等强烈。

    如果我们可以识破消费主义的圈套,那么接下来就要认真思考物质之于我们的意义了。我们可以拥有物质,毕竟生活还是需要便利的,但不是让物质把我们给控制了。只需要拥有“有用的”物品就好,我现在就在尝试购买食物、生活用品时只要一两天内够用的就好,绝不过多囤积东西。

    美好的生活来自于我们心灵的愉悦和体验。购物的冲动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当它快速消散的时候,更大的空虚感又要更多的物质来填充。最终面对着多而无用的物品时又是焦虑和无力感了。

    动手整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者宣传极简理念时往往能得到认同,但听众们总是反馈不知从何开始。有人第一反应就是有不少东西虽然不用,但都是祖辈赠予下来的,没法舍弃啊;也有人说那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虽说没有实用价值也占着空间,可感情上放不下呀。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的回答很简单,那就先不要去碰它们。因为说到要丢弃多余物品时,不少人想到的总是重要物品,其实这是潜意识里在找借口逃避去做这件事。作者建议不要从家庭的中心找,而是从边缘的地方去寻找。一次性也不要清理太多,有一个简单的开始就好。这样不断积累每一次的成果,逐渐养成清理物品的习惯,就总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

    比较适合开始清理的地方包括车库、储藏室、厨房等,这些地方一般都会保留下我们不太重要短期内也不会使用的物品。丢弃或捐赠这些多余物品心理负担也会小一些,当看到空间被清理出来时首先心理上就会获得舒适感,反过来又更有动力去做下一次的清理工作了。作者就说当他把汽车内外收拾一新的时候,他的焦虑感也消失了,出去工作时心情极度愉快。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做,那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我们先不去动它。按照物品的重要性先进行一次分类排列,然后从最不重要的东西开始,不能用的就丢掉,能用的就找地方捐赠。不要求一天之内全部清理完,心情好了就处理一部分,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带着孩子一起做,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向困难的物品发起进攻

    最困难的物品:包括纪念品、书籍、纸张、电子产品等。先说书籍,作者的意见很干脆,不管看没看完的书,只留下有收藏价值的,其余的全都处理掉。关于这点我的看法不太一样,我只想把看完的书都可以处理,没看完的还是要保留的。因为书架上摆着书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激励,能让我保持一种学习的劲头。

    对于纪念品,作者的建议是不要放在阁楼的盒子里,而是选取最有意义的在公共空间展示出来。例如全家福相片,那就在客厅里挂上;获得的奖状,在陈列柜里摆上;新婚相册,放在随手可以翻阅的地方。然后其它得不到展示的物品,则坚决处理掉。一件东西长期不被看到,就说明它在生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纸张,这是最不起眼,但却造成整个环境混乱不堪的罪魁祸首。 纸张包括孩子们随手涂画的画纸,我们记东西的便笺,各种费用的账单等。解决的办法就是手脚要勤快,看见一张就赶紧处理一张,不用的就扔掉,有用的在专门的地方放起来,这样空间就能总是保持一种清爽感了。

    对于电子产品,包括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作者的建议是不要成为电子产品的俘虏,那些生产时尚电子设备的公司为了赚钱几乎半年就会发布一次产品。如果紧跟他们产品发布的节奏,那么只能徒劳地浪费金钱,并且家里到处塞满多余的设备。所以只要手头的设备性能够用,那就不要去关注这些东西。例如我的iPhone4s到现在已经无法运行现有新版本的APP了,那就是换手机的时候了。我下次换手机呢,自然也是这个iPhone7plus运行不了任何一个app的时候了。

    处理那些难以割舍的物品,作者提出一个叫做“试验法”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践很简单,就是把不想丢弃的物品找一个箱子封起来,然后放到储物室里去。过一个月之后再来观察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状态,如果这一个月里打开箱子并且取出了其中的物品,那么把使用的物品保留,对未使用的物品做一次分捡。把可以丢弃的拿出来,不愿扔掉的继续封箱,如此过一个月之后再重复一次。作者确信最多三次之后,箱子里就不会有剩下的东西了,而生活的质量又会有显著的提高了。

    保持极简

    经过前面说的步骤已经将房子清理干净了,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了。作者的第一条建议是养成随手清理的好习惯,因为扔掉一张纸是顺手的事,而要是等其堆积得看不下去再动手,则又要花掉一大块时间专门来做这件事。这并非极简的目的,它所倡导的是让生活更高效,心情更好,可以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那些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的物品,及时清理,这样势必就会越来越简单整洁。变成一种习惯固定下来,都不用刻意去强迫自己做什么了。

    第二条建议是在脑子里装一个开关,能够过滤广告的轰炸。我们的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要是一点不设防,则很轻易就沦为物质的奴隶。要减少长时间使用购物APP的习惯,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说我不买东西,我就看看。然后一看就是往购物车里放一堆东西,看着哪个都挺好,结果就是耽误时间也浪费了钱。一个好办法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发动一场“不买东西”运动,就是除非确实必要,否则就从家中寻找已有的物品使用。

    第三条建议是合理挑选礼物,这包括送给家人朋友的,也包括接受别人馈赠的。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平常总会和亲朋好友互赠礼物,有时候这些礼物可能不一定能用得上,丢弃又不想辜负人家一番心意。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也向周围的人传播极简生活理念,询问别人生活中真正需要的物品,也主动告知别人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作者是美国人,可能这在崇尚自由独立自主的氛围里是一件正常的事,但在中国可能还有些难度吧。

    让家人参与进来

    作者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主题都是夫妻间施行极简的重重困难。例如丈夫将夫人的瓶瓶罐罐一扔,夫人就立马翻脸说怎么不把你的体育杂志先扔了;要不就是一方热情似火,另一方冷淡无感,有一位女士写信说为了这事她打算离婚。作者的建议是开始时不要侵犯对方的领域,先把自己的空间清理出来,待对方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后也就慢慢地接受这种做法了。

    还有对于孩子们如何施行极简的教育,因为孩子很小的时候难以接受抽象的说教,而强制的命令又会使得他们逆反。作者的一个建议是设立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和他们约定好到达哪一步时就要停止。例如孩子想要买玩具,那么就约定隔多久可以买 ,一次只能买几个;孩子要吃甜品,约定只能吃多少。

    捐赠物品

    据作者回忆,当初对于已经清理出来的不少物品,他估算一下还能值不少钱。于是他们一家子兴高采烈地办起了跳蚤市场,可连续好几天也没卖出去多少,看的人是不少,但愿意付钱的很少。以至于作者都怀疑起自己的眼光来了,后来他们终于放弃了,卖东西所得也只有预期的十分之一。夫人建议他去慈善机构打听一下是不是能捐赠出去。

    这一问可把作者给惊着了,因为就在他居住的小区附近就有很多穷人急需他们多余的物品。在没有了解之前他以为自己生活在地球上最富裕的国家,人们应该啥都不缺。可现实是很多来自穷国的移民们语言不通,几乎空手而来,而且暂时没有谋生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慈善机构帮助他们。作者感慨一床在仓库里闲置的毯子就可能救一家人的命。于是他联系多家慈善机构把物品都捐了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有了新的体会,就是因为帮助到他人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我想起夫人带着想想出去看到乞讨者时总会给予施舍,这就是在培养她善良的天性啊。人真的不是光赚了多少钱才会觉得自己多有价值,而是要看他对这个世界都有什么贡献。

    传播极简理念

    作者认为自己过的开心了,就要去传递这种力量。有点像咱中国人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者最开始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自己清理物品的状态和心得体会,没想到居然吸引了几十万人的长期关注。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影响了多少人时他决定将传播极简理念作为专职事业。他除了写书出版还在各地做演讲,鼓励更多人过上极简的生活。

    我也在想,极简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就像作者所言,最开始是带来舒适和放松,解除了生活中的焦虑和紧张;然后是家庭关系的改善,例如我们讨论极简之后再购置物品就有了明确的指向,不再争论要买这个那个的;最后是让人获得自由,从消费主义和物质欲望中解放出来,拥有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生活的改变

    有一天早上我看着kindle中存满的480多本书,毅然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恢复出厂设置,清空了所有电子书。然后只下载了七本书,当这七本书有看完的再下载另一本。这件事做完我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以前打开kindle总是打开这本看几页又换那本看几页,毫无效率可言。我还把床头柜上摆放的三堆书清理成五六本,其他的暂时都放在了衣柜下层。这一下又松了口气,一旦成为自觉意识,极简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以前在办公桌上会摆上一堆书,实际上看的时候拿起一本看两页就想着没劲换一本看,如此一来很长时间都看不完一本。我现在只在桌上摆两本书,每次都可以很专注地看进去了,学习进度明显加快。我的衣柜里也是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混在一起,找起来衣服总是费劲,于是昨晚做了一个分离,不穿的衣服放到另外的空间里去,一下子就觉得压力消散了,人无比的爽快。我今天早上看着电脑桌面上那一堆图标觉得不爽,于是一顿操作整理,只保留最常用的几个图标,又觉得生活无比美好 。

    结语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它的做法是拥有更少的物品,只保留那些必须的。而我们收获的则是更自由的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整天忙碌却毫无成效,总是处在对生活和工作的抱怨中。其实用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有多少多余的物品和无效的人际关系。

    那么知道了之后就简单了,只要决心想要改变这一切,就从减少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开始。按照前文所述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家庭关系会得到改善、专注力会提高、工作会更顺畅。总之生活会焕然一新,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希望我们都能过上充实高效的生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00DzYAKIUJ_OExY8HVOx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让生活更美好的简单办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sn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