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是候选人里最有自信的人,而且小小年纪已经懂得拥有自己的风格了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1.你,记得人生第一次面试吗?
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温迪,穿着在家附近的一家出口转内销的小店里买来的白色呢子大衣,提着同一个店里买来的巨大浅褐色男士猪皮公文包,兴致勃勃推开了位于北京建国门外的国际俱乐部大门。
她是去应试一家公司的公关传媒工作。
那时,她对公关传媒一知半解;那时,她对那家公司的了解也仅来自一本亲戚送的公司年历。
站在国际俱乐部的大堂里,呼吸着俱乐部餐厅传出的饭香,看着西装革履的人们进进出出, 20岁出头的她还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结果,面试了三轮,见了七八个部门的经理,她顺利地被录取了。
上班的第一天,她见到老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面试中那么多人只看上了我?”
老板地回答让她出乎意料:“你是候选人里最有自信、 最热情饱满的人,而且小小年纪已经懂得拥有自己的风格了。”
老板指着她上下班拎着的那只男士猪皮公文包,只字未提工作所需的硬技能!
那个直径快半米长的猪皮公文包好像比英语水平还重要!?
后来,好奇心强的她又去问了好多人,包括当时GE中国公司的大老板和人事部经理:“为什么选我?”
这些人无一不回答,“自信、开朗、直率、充满热情。”
这是她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也是她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个人品牌。
入职时的那些回答让温迪切身体会到,个人品牌的威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温迪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
热情、自信(外在状态呈现)
猪皮公文包(外表呈现)
英语技能(语言呈现)
人们在七秒之内就形成第一印象,你可否想过:我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呈现自己?
2.第一印象只是冰山一角
在回答上述提问前,我们不妨先把问题换成:我该做些什么,才能打造专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微信有个很有名的广告词: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也曾说:“21世纪的工作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
上文说的第一印象,只是冰山一角。它更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你十年之后的价值。
朋友小雪和阿磊,他们的工作都是理财经理,学历背景相同,薪水起点也相同。
阿磊的收入每年稳定增长50%,所以也不想费脑筋想个人品牌的事,服务没有特色,客户群没有定位。
而小雪从工作的第一年开始就认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积极制定策略和计划,并严格执行。她经常在公司自媒体和业界媒体上发表投资心得,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渐渐地,小雪成了地区有名的财富管理专家,获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客户。
从第二年开始,小雪的客户量变成阿磊的两倍,服务费也变成了他的四倍。十年以后,两人的收入有天壤之别。
↘两人工作十年的「客户量/收入(万元)」对比
年限 阿磊 小雪
1 200/10万元 200/10万元
2 300/15万元 600/120万元
4 675/34万元 1350/270万元
6 1519/76万元 3038 / 608万元
8 3417/171万元 6834 / 1367万元
10 7689/385万元 15377 / 3076万元
(⬆数据仅供参考)
十年后,阿磊的工资是385万一年,而小雪达到了3076万元一年,足足高出了2000多万元,更不要说这几年的累计财富差。
这时候你想想身边那些毕业几年后,工资比你高很多倍的同学。
3.小人物也该有啦啦队
生活中,个人品牌知名度可以提高价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例子:两个同样技术娴熟的医生,名气大的比没有名气的高好几倍;有名气的律师可以收取比无名律师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佣金。
但现实是,很多人认为个人品牌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以为它只是属于名人的权利:
明星有公关,可以建人设,有粉丝;商业名人有巨大资源营造知名度,甚至有专门的个人品牌智囊团。
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至于在工作中屡屡碰到以下困惑:
🔸刚工作时,对前途感到异常迷茫;
🔸工作几年转行了,却不适应新环境;
🔸一个工作干了很久,职场瓶颈太难突破;
🔸有点小成绩,还是想继续提升成为大咖;
🔸羡慕聚光灯下的成功人士,想打造个人品牌。
其实,科技早已把曾属于少数人的「个人品牌」特权交到了每个人的手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打造个人品牌。
大明星有粉丝,小人物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啦啦队。
一位个人品牌专家说过: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品牌的塑造大师,发现自己这块大理石中的雕像。
她就是前文故事的女主之一,温迪,联想副总裁和秋叶都极力称赞的个人品牌专家。
温迪
加拿大跨文化领导力发展学院主席
GE中国前官方发言人和企业传播领导人
中国和北美众多优秀人士的个人品牌导师
过去的20多年间,她一直专注个人品牌生态系统的思考和实践,将她的经验总结在《你的品牌,价值千万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