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来源|《深度工作》
字数1530|阅读5分钟
分享一下晨间阅读《流量池》的心得,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幸咖啡CMO杨飞,知道这个人还是在混沌大学听了他的课,觉得分享的太接地气了,好多东西言简意赅,对于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受益匪浅。
虽然互联网行业和当下从事的医药第三终端行业有所区别,但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如何把客户吸引过来,如何促成购买,同时培养成VIP,最终对结果的要求是大体一致的。
学习流量池思维,联想到医药第三终端获客成本问题目前刚刚读了100页,弄明白了啥是流量思维,啥是流量池思维?我们是怎么样一步步成为某品牌的粉丝滴?
流量思维vs流量池思维
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实现流量变现;
流量池思维是要获取流量,通过流量的存续运营,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这是作者的阐述,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然后圈起来,再培育成优质的vip客户的过程。
无论是通过线上线下广告还是现在流行的自媒体,短视频营销,社群营销,最后的结果都是要先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有人了,才有销售的机会。产品好,文案好,广告好,但没卖出去,最终的营销结果也是失败的。
互联网公司走的路和传统行业不同,因此获客的方式、方法、成本、策略不同,作者虽然分享了更多都是来自互联网营销工作的实战经验,但对于传统行业往数字化转型我想是同样受用的。
当看到了互联网企业为了吸引流量大量烧钱培养用户习惯,优化用户体验的时候,结合我从事的医药第三终端行业,我们当下的获客成本还是限制在业务经理的拜访勤奋度和专业度上。还没有到必须付出那么高昂的代价上。
更别提作者分享的流量陷阱了,线下行业的优势是你做了这个营销活动可不可执行,能不能大面积复制,基本上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很短时间就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答案。
可以直白点说“就是只要你比其他厂家的业务经理勤奋,比其他人专业点,仅仅是专业一点点,就还有客户愿意与你合作。在一个三四线的城市,一个区域经理一个月挣上万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但往往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正是这一点点勤奋度和专业度扼杀了我们好多业务经理继续攀登的行动力,成为了阻碍和继续做大做强的理由。
在大区管理的工作对接中,我经常需要做的是先转换思想,先进行思维的碰撞,如果思想上不能一致,不能认同。那么营销方案执行起来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产出。
相比互联网行业,我想我们慢,就慢在行动力和思维的创新停滞不前上。一个人真正衰老,我觉得不是外在的满头银发和步履蹒跚上,而是拒绝改变自己,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这一点我觉得是致命可怕的。
医药第三终端行业属于深耕于基层,全国一共有66万多个村庄,那就是我们的市场。真的是广大天地,大有可为的。一个业务经理负责一个县级市场,最少的县人口按照20-30万计,最多的大县按照80-100万人口计。8000-10000人口配一家诊所或卫生院计算,如果深耕细作,一个县区的销量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但当下的市场反馈是没有客户数,同时客户质量也不好,每次得到的回答是都有货,没有客户可开发了,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很严重。
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一个县区交给一个人负责,结果是工作量不饱和,客户挑着做,不注重服务,走捷径,最后没做好,换人区域的价格体系又乱了,导致管理起来很被动。
结合今天阅读的流量池思维,接下来重点工作放在有效客户数增长上,针对市场开发做出更多的方案和思路,去指导各省级市场。
有客户数才有基础保障,同时客户数要保证质量,针对具体营销数据做基础调研,确保数据真实,再结合数据分析情况,匹配销售战术和营销方案。
我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就是在医药第三终端获客成本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把握住机会,带领团队在竞争中突围。
~end~
关于作者:
一个85后的文艺女青年,目前职业:医药第三终端大区总监,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码码字,记录一下成长心得,愿我们都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它,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