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解忧岛想法每天写1000字
女性:爱自己,从此不孤单

女性:爱自己,从此不孤单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23:16 被阅读28次

    01 身为女性

    “自古红颜多祸水,其祸并不在女色本身,而在于当权者对女色的贪恋。”这句话我不能再认同了,当时看到这的时候,我连连点头,这句话出自《素书》,这只是一句译文。

    如同今天全民对智能手机的态度一样,有调查显示:我们每天平均查看手机的时长要达到8小时之久,常用类社交软件或新闻资讯,更是人均打开频次高达27次/天,这等同于我们透支自己的健康、亲情、尊重、责任,完全弃“正事”于不顾,被手机牢牢地掌控着一般。

    同样,如果只因种种“为红颜”的举动最终都酿成大错了,便断定引起祸端的主谋就是女性,那么只是对女性的一种误解。毕竟那时没有一夫一妻的律法颁布,更无这种环境来约束男性。

    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并非没有女性具备独立思想及判断力,但是由于女性不能进入学堂、不能抛头露面做生意,这种社会环境及人们的认知就为“独立女性”这个群体“判了刑”。她们没有任何途径能进入社会,没有任何发挥潜能的机会,更不可能为她们创造进入社会的条件。

    当时的环境使得女性除了相夫教子之外,几乎没有第二种出路。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是无声的行动派女性,相当一部分群体做了烟花女子,为了谋生,为了不用一辈子做牛做马,她们选择了做短期牛马的生活方式。(女性没有工作,那么就意味着经济无法独立,唯一的经历来源便是丈夫的收入,那么我们假设男人是做生意的,不论是绸缎还是茶叶都需要运输,那么时不时“出差”个一年半载都是家常便饭。这种场景下,妻子的角色在这段婚姻中,起到什么稳固家庭的作用了吗?)

    如果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看问题,听到艺伎、舞女、青楼女子这类称谓会联想到什么:作风有问题、水性杨花,贪图享乐、一夜情、暧昧、乱搞男女关系等,对于社交平台的新鲜功能敢于拿自己开刀,以身试法。

    我们现如今再回过头分析古代的人物角色,就需要相对客观地去看待这个现象,而非直接批判女性为“祸水”。

    02 妇女及妇女节的由来

    “妇”在甲骨文中,右边是“帚”,左边是“女”,从女持古文形体帚,繁体写法“婦”,表示洒扫。出自《琵琶行(并序)》、《论衡·偶会》、《尔雅》等。而帚被视为清扫、清洁用品及工具。结合上一段我们分析的女性在古时候的社会层次来看,就不难发现,妇女本身自带“劳动”属性。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这段话曾在《琵琶行》中被用来描述琵琶女当时的状况。而《尔雅》中也曾出现过“子之妻曰妇”。那时的妇还是指妻子、已婚女人等,现在妇女的范畴则被定义为14岁以上的女性。

    据百度百科记载:“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28个国家的82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保加利亚的女共产党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当然不只是俄国,此前就已经有美国、瑞士、德国等多个国家参与其中,先后为女权运动拉开帷幕。

    有报道曾指出:“20世纪20~40年代,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中国妇女走上社会的真正起点,可以说,中国妇女广泛走上社会最早是从参战开始的这与欧美国家中产阶级女性通过接受教育和就业进入社会很不同。”

    当然在“男女平等”成为基本国策之前,有些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花木兰、穆桂英、武则天,这些女性角色象征着什么?女性只有付出自我,有奉献精神,才更加有资格实现“与男人一同坐在桌前”这个愿望,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发“平等卡”的女性就当真能和男性平起平坐。

    03 关于男女平等这件小事

    关于婚姻:搜集资料时,见有数据显示2018年男女出轨比例大概占比约为6:4左右,这意味着,男性群体依然占据大半边天。两个月前,我曾在TED演讲中听到这样一组数据:“至今,全世界仍有9个国家,女性出轨被判死刑。”

    这意味着对女性不够宽容、不够平等的广泛性太过头,这种观念、制度的深度影响使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无情地“作用”着。

    在家庭中,女性要承担妻子、母亲的角色,但生活中若只有这两种角色进行转换,那么这个女人的状况可想而知,一定被贴上“家庭主妇”的标签。在国外全职妈妈每天会为自己安排丰富的形成列表:制作早餐、接送孩子、上烘焙课程、做家务、读书、约好友、参加社群活动等等。她们很享受独自一人的时光。

    在中国家庭妇女意味着妻子+妈妈+保姆的角色,并且不只女性自己这样定义,在他人眼中也同样,把这类群体称之为“家庭主妇”。

    一方面绝大部分中国女性的确在成为全职太太之后,便放弃自我成长了,貌似除了工作之外,便无法创造其他价值了,这样做也只能把婚姻推向深渊了。要么抱怨丈夫没时间、不投入感情,要么靠参与无聊的社交活动、或追剧等来打发时间;另一方面夫妻双方都把赚钱养家这件事当作家庭关系维系时最重要的信条,于是男主外、女主内成了理所应当的状态,丈夫在工作中长期接触的女性确实成长型的,作为局外人,这样对比看来,似乎家庭主妇的称呼再合适不过了。

    人们在不停解锁新欲望的状态里,像是跳槽一样,只是在寻找更加适合的坑位。这种思维用在找工作上,也许很多人都能理解,也能接受。

    可这种思维一旦被运用到婚姻里,那么再深厚的感情也不堪一击,因为感情本身终究是敌不过精神及思想的。“我还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我更出色”“相比之下,她对我更温柔”“我们相处的时间更长”。“更”这个字,大家体会一下,在这就不多说了。

    关于工作:女性想要跟男性一样在职场争得一席之位,就必须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因为忙于工作,女性被迫被划到“大龄剩女”的行列,然而比男人负责、认真的角色,难道因为性别属性的关系,就只能做不被接受的“剩女”?

    今天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的困难越来越私人化,比如年龄、婚姻状况等都成为工作的门槛,一层层地将职场女性拦截在外。

    “你结婚了吗?”“有孩子吗?”“有要二胎的打算吗?”等等问题,都是女性面试或晋升时经常碰到的“发难”。对此,我只能表示有些无奈。难道只有成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才可享有彻底平等的权利吗?

    这里的平等并非制度及概念上的,而是指人们的观念能够得以更正。

    越说越无法结束话题,其实我想说社会也许对女性还没有做到完全包容,我主张活在自己的期待中,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而此刻,我认为女性可以拥有独立自主意识,想象着自己也可以像西方女性的生活方式看齐,不要活成中国式的“家庭主妇”及“剩女”。

    不论你是事业女性、自由职业或是全职妈妈,愿你在今天这个节日里可以从思想到行动都能做到真正的“维权”,是工作与否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权,而非女权,唯有这样才能活出新高度。

    身为女性的我很幸运,因为我拥有可以努力的机会,别人眼中的“苛刻”,便是我们快速成长的源动力,为此我还是很感谢有这些“苛刻”的声音存在着,就算是被动成长,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我们在成长的路上。

    愿广大女性同胞能快马加鞭,自我实现,让女性在形式之外,发展“自我”,用行动和思想的结合来重新平衡权利 。

    Girls,please enjoy this moment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性:爱自己,从此不孤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xj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