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人生几何?涂生活
清史篇//光绪帝的继位之路

清史篇//光绪帝的继位之路

作者: 江右之溪 | 来源:发表于2021-09-03 00:01 被阅读0次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年仅十九岁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对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噩耗,“同治中兴”的时代就此终结。

    同治帝崩逝两个小时后,为了避免出现“皇权真空”的问题,清廷迅速传旨近支王公、御前、军机、内务府大臣以及弘德店行走等人入见,并在养心殿西暖阁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同治皇帝的五叔惇亲王奕誴、六叔恭亲王奕訢、七叔醇亲王奕譞、八叔钟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以及御前大臣奕劻、顾命大臣景寿等。而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就是讨论并选定新的皇位继承人。

    自顺治帝率领清军入关以后,主要有两种皇位继承制度。一种是循宗法制度,选择公开立储继位,例如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这种继承制度下,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皇权争斗现象。

    另一种继位制度呢,则是雍正帝所创立的“密建皇储”制度,后续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通过此制度继承皇位。

    既然有两种继承制度,大家不禁会疑问,在同治帝仙逝之后,到底会使用哪种继承制度呢?由谁来继承大清皇位更加合适呢?接下来,我们还是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同治皇帝英年崩逝,没有留下子嗣,故其在位时,自然是没能立储。并且,在1858年载淳的弟弟悯郡王早夭之后,咸丰帝就只剩下同治帝这一个儿子,同治逝世之后,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所以亦无“长孙”可立。

    鉴于上述情况,因此只能循大清宗法,皇族内部讨论商定皇位继承人。最开始,有人提议给同治立嗣,推荐了傅字辈的溥侃(八个月大)和溥伦(十七岁)两位人选。考虑到血缘亲疏关系,惇亲王奕誴当即表示反对,指出“疏属不可”。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表态“溥字辈无当立者”。这里补充一下,溥侃和傅伦的父亲为贝勒载治,而载治(乾隆十一子永瑆的曾孙)则是道光帝长子奕纬的继子,从血缘上追究算不上道光帝或者咸丰帝的近支。

    此番讨论之后,“傅字辈”的人选就都被排除之外了。而“奕字辈”呢,它属于咸丰帝的兄弟辈、同治帝的叔父辈,历史上很少有“叔王”继统的先例,更不适合继位的条件。如此一来,继位人选就只剩下了“载字辈”,也就是同治帝的兄弟辈。

    而载字辈中的这些人,当以道光一系为皇族近支,也就是说,得从道光帝的亲孙子里面挑选继承人。道光帝共有9子,分别为长子奕纬、次子奕纲、三子奕继、四子奕詝、五子奕誴、六子奕訢、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而这9人的亲儿子(载字辈),可谓是近支。下面我们就一个个的进行了解。

    道光长子奕纬,无子嗣,以成亲王永瑆曾孙载治为嗣。道光次子奕纲,于1827年二月初八夭折,后被追封为顺郡王。道光三子奕继,于1829年腊月廿八夭折,后被追封为慧郡王。

    道光四子奕詝,也就是咸丰帝,如前文所述,其有两子,长子为同治帝,次子悯郡王于1858年二月初五夭折。

    道光五子奕誴,道光帝将其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并于咸丰五年十月被封为惇亲王。奕誴有8个儿子,其中载濂(1854~1917)、载漪(1856~1922)、载澜(1856~1916)、载瀛(1859~1930)、载津(1859~1896)等五人有爵位,剩余三子皆幼殇。

    道光六子奕訢,道光帝遗诏封其“恭亲王”,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奕訢有4个儿子,即长子载澄(1858~1885)、次子载滢(1861~1909),其余二子皆早殇。

    道光七子奕譞,同治十一年(1872年)被封为醇亲王。奕譞共有7个儿子,分别是载瀚(1865~1866)、载湉(1871~1908)、(三子夭折,未命名)、载洸(1881~1884)、载沣(1883~1951)、载洵(1885~1949)、载涛(1887~1970)。

    道光八子奕詥,于1850年正月,被咸丰帝封为多罗钟郡王。奕詥无子嗣,以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载涛为继子。

    道光九子奕譓,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封为孚敬郡王。奕譓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载沛(1872~1878)、载澍(1870~1909),此两子均为宗室内承继子。

    讲完了道光的九子及其众孙,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再次拉回到1874年十二月初五,也就是同治帝逝世之时。在那个时间下,道光帝的所有直系孙子中,已经出生且在世的“载字辈”共有10人,分别是奕誴的5个儿子载濂、载漪、载澜、载瀛、载津,奕訢的2个儿子载澄、载滢,奕譞的1个儿子载湉,奕譓的2个儿子载沛、载澍。

    奕誴于1846年被道光帝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嗣,所以载濂、载漪、载澜、载瀛、载津等五人已非名正言顺的道光一系。

    奕譓的2个儿子的情况分别是:载沛虽已出生,但时年其尚未过继,为奕栋之第六子,本名“载煌”;同样,载澍虽已出生,但时年其尚未过继,为奕瞻之子,本名“载楫”。

    如此排除之后,真正的道光帝(咸丰帝)近支血脉“载字辈”只有3人,即奕訢的2个儿子载澄(时年16岁)、载滢(时年13岁)和奕譞的儿子载湉(时年4岁)。最后,由慈禧决定了皇位的继承人,则即宣曰:“醇亲王奕譞之子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也就是说“将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子,并继承新的皇位”。

    大家不禁会好奇,慈禧是如何说服众人而决定帝位归属?据翁同酥的日记里介绍,慈禧当时在会议上的解释是,“文宗没有后人,如今遇上这样的变故,若由年长的人继位,我是不愿意的,选择幼小的人继位,可以进行教育”。此外,慈禧还搬出了慈安太后作为支撑,强调其两宫太后之间“二人同心”,你们这些王公大臣就敬听我们的安排吧。

    最后,再重点说明一下载湉的身世,也是他能够成功登基的重要基础。载湉父亲是醇亲王奕譞(咸丰帝的七弟),其生母叶赫那拉·婉贞(慈禧皇太后的亲妹妹)。所以,从其父亲这边的角度来说,载湉应该喊慈禧为伯母,若从其母亲那边的角度来说,载湉应该喊慈禧太后为大姨。

    不难发现,慈禧选定载湉继位,既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家族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整个晚清历史来说,慈禧成了左右时局的第一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9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史篇//光绪帝的继位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ic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