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
都说在炎热的夏天里,我们的这条命都是空调给的,此话一点也不假。
前几天,因为天气太过炎热,用电量太大,深圳有几个片区停电了几个小时,朋友圈里一下子炸开了锅,简直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坐拥空调、WiFi、西瓜的我们尚且觉得度夏很艰难,突然很心疼空调和WiFi被发明出来之前的人们了。那么,在那个艰苦卓越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古代夏天能有多热?
也许你要说了,古代房屋少植被多、没有那么多温室气体,气候没变暖,哪像现在这么热?
Too young too naive.其实,古人跟我们差不多,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万事屋这时候必须科普一下了:中国古代曾经历过四次温暖期;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野象遗骨和记载人们捕象的甲骨文;隋唐以及元代,朝廷甚至在河南、陕西等地设立了专管竹园的衙门叫司竹监。黄河流域大象都可以生存,竹子都能在北方大面积生长,可见古代气候确实比现在温暖。
气象史料《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记载,“史上最热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包括京师、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在内,大半个中国酷热难当,热到什么程度?“土石皆焦”“铅锡销化”“行人多有毙者”,许多穷人和胖人被热死。
据当时官员统计,7月14日-25日,仅仅十天,北京就有11400人死于炎热。古气候学家研究测算,1743年夏天最高气温的一天达到44.4°C!这一极值至今未被超越!吓得我赶紧抱紧了我的西瓜!
难怪古人用苦夏来形容夏天,他们的夏天真的比我们过得更苦。
没有空调的古人如何度夏?
除了没有空调和WiFi,古人度夏的方式却一点也不逊于我们。
冰箱
古人竟然也有冰箱!?别怀疑,其实,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冰箱这么高端的避暑方式了。《周礼•天官•凌人》记载“祭祀供冰鉴(hàn)。”冰鉴就是古代的冰箱,长这样:
用青铜铸成的大型容器,分内外两层,两层之间的空隙放冰块。内层放美食美酒,盖上盖儿,随吃随取,喝着美酒唱着歌儿,还不费电,多美~
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诗歌就记载了冰镇美酒: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战国·屈原《楚辞·招魂》
将美酒中的醪糟捞出,冰镇饮用非常清凉解渴。
不过,在古代,冰块可不易得,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那么,在古代夏冰从何而来呢?《诗经》就记录下了人们冬日存冰的场景: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诗经•豳bīn风•七月》
凌阴,就是冰窖。
原来,每年隆冬,皇家派人从结冰的河面采集冰块,储存在冰窖,盛夏才能取冰享用。周朝就有专门管理冰政的官员“凌人”。
至于采冰的场景,我想应该跟《冰雪奇缘》开头的采冰场面差不多吧:
古代有“赐冰”的福利,只有皇家贵族和官员才能享用。
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发展到清代,冰箱从青铜换成了木胎,构造上已经和现代的冰箱十分相似,分为上下三层,也从冰鉴顶部开口的方式变成了现在冰箱一样,上下两扇门都可以开口,第三层甚至设置了排水孔,以排放冰块的融水。
目瞪口呆,是不是很高科技?
空调房
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空调房,其实古代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
这种房子叫做“凉屋”,在屋子中央安装机械传动设备,最开始用扇轮将冷风送到屋里,后来发展到用冷水循环降温原理,将冷水传送到房顶,再任其从屋檐留下,形成人造水帘,水流激起凉气,达到降暑目的。
【本文由“吃出来的营养”发布,2017年08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