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像工程师那样……Making支架

像工程师那样……Making支架

作者: 金重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1:23 被阅读0次

昨天再看了一遍《像工程师那样……(搭支架)》公开课。今天想结合Making动手创造学习法分析一下这节课。

这是一节任务驱动下的创造活动课。老师需要有意识地为活动创造条件。Making中提到5个条件:1.设置特定的目标、2.提供充足的资源、3.给予多次反馈与修改的机会、4.鼓励原创与知识交流的环境,让学习者有互相借鉴的机会、5.让学习者容易获取学习的工具。

公开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有意识地紧扣着这几个条件。老师首先设置了一个目标:创造一个实用、牢固、低成本和美观的书支架。接着在同学们提出小组设计方案后,老师安排方案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有意识地交流反馈,给孩子们修改自己方案的机会。然后在作品完成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与方案,鼓励发现问题、发现创作中包含的知识,鼓励互相借鉴,鼓励继续修改完善作品。

Making中提到的创造学习遵循的理想化循环模型(学习相关的策略和方法、创造、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分享自己的成果、克服新挑战)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体现。

同学们在创作一个书支架的任务驱动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支架方案。

通过方案的交流,同学们倾听不同方案的设计细节,学习大家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根据实际书本的大小思考支架的尺寸;有的同学用学习到的三角形比较稳定的知识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有的同学通过模仿乐器谱架等生活实物来设计自己的支架附件等。同学们的交流对各自的作品的修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动手创作时,有的同学按照原来方案制作书架;有的同学借鉴同学们的方案、修改后再制作;有的同学是边制作边修改。

完成作品后,根据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对比自己的作品和方案,反思方案与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时,同学们的分享活动十分热烈。有的同学分享自己作品中比较好的细节(比如细节的固定、尺寸的到位等);有的同学反思热熔枪使用的注意点;有的同学反思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尺寸制作失误、设计图不合理等);有的同学发现设计过程中包含的新知识(比如重心等)。

相信同学们在收获、分享和反思之后,能做出更好的支架。

动手创造活动有很多优点,它可以让学生实践知识、培养兴趣、正确应对失败的心态等。但是动手创造活动也有缺点。比如动手创造过程具有高度的情境化,不一定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如果学习条件不完善,指导体系不健全或者辅助支持不充分等都可能引起初次尝试动手创造的学习者过早的放弃。

公开课老师也有意地克服这些缺点。比如给学生充足的材料和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创作活动都有备无患。比如引导学生体会创作过程,在学生作品交流前,老师通过学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倾听、思考建议、完善自己方案;在制作前,引导学生做好动手制作的物资准备、程序分工准备、心理准备等;完成作品后,鼓励反思、交流、借鉴,争取做出更好的作品。老师的这些引导,不仅让学生真切感受创作过程,而且让学生学习到这个创作过程。为孩子们创造性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当然,公开课中也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改进,比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台位置有点尴尬,作品测试没有充足的时间。但是这些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不大。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的创造性学习热情被点燃。学生收获的不只是书的支架,还体验到了像工程师那样的创造性思考过程。小小工程师的成长,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像工程师那样……Making支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bc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