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写作比作音乐,我是这样教学生把握文章节奏的

把写作比作音乐,我是这样教学生把握文章节奏的

作者: SmileyYoung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2:23 被阅读37次

    若把写作的过程比作创作音乐,一首曲子,要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写文章亦是如此。创作中要讲究快慢高低,变化灵动,这才能抓住读者或听众的心;若节奏不对,读了一二百字,依旧觉得枯燥无味,读者可能会弃掉文本;读了几万字,情节却迟滞不前,这也是大忌。总之,稍不谨慎,就会失去读者。

    季羡林《我的老师董秋芳》“写文章应当像谱乐曲一样, 有一个主旋律, 辅之以一些小的旋律, 前后照应, 左右辅助, 要在纷纭变化中有统一, 在统一中有错综复杂, 关键在于有节奏。”

    关注文章的写作节奏,是要求这个写作者心中有读者,即要有读者意识。不仅要在文章的开头抓住读者,而且要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在自己的期待时间内有所收获。有一个在线教育平台的大佬说过,在线教育竞争的稀缺资源首要不是用户的钱,而是用户的时间,一个用户在A平台每周花20小时辅导,自然无法再去B平台消费,作为写作者,我们要抓住读者,其实争取的也是读者的阅读时间,无数人的文章呈现给读者,你的文章节奏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能坚持读完文章,进而给予他们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那该如何把握文章的节奏呢?

    技巧一

    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描写可以舒缓文章的写作节奏,议论会加快节奏,叙述应该是文章的主旋律。

    有位学生写了自己去武妻山爬山遇险的事情,本来这样的叙事是非常节奏紧张的,不过小作者能从事件上抽身出来去让读者关注武妻山放慢了节奏,不仅让其遇险显得合情合理,而且还让这片散文富有自然之美。

    到达目的地,高俊的山峰映入眼帘,对比一下以前爬过的梧桐山,武妻山更加的料峭,山峰直入云霄,在这座山面前,梧桐山宛如一位7、8岁的小孩子!

    当然,这是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段落安排上的作用,不同表达方式在句子间的作用也有很大的作用。

    我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走进沈阳故宫。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被忽明忽暗的添色和薄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

                      ——迟子建《紫气中的烟火》

    这三句话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描写,记叙只是简单的交代我怎样,自然是节奏快,而描写雨,时有时无。使人沉浸,所以节奏自然是慢一些的。

    当然,有时作者为了启人思考,在结尾处常常使用议论,使得文章中心迅速升温,从而收笔。

    梁晓声的《看自行车的女人》讲的是一个女人由于穿着破烂性格软弱,总是被别人欺负,作者直接以议论结束——“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这种收笔让我们既同情弱者,同时又能明白这是人性之弊病,作者通过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节奏加强。

    技巧二

    开头不拖沓,直入主题。

    现在很多学生写文章,很喜欢在开头罗列一些优美的排比句,孰知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无意义的铺陈,浪费读者的时间,倒不如一句:“我最无法忘怀的美味,是外婆的茶骨汤。 每当村口水井处传来咕噜咕的轧水声...”这样直入主要内容的文段读来有声有色,好过“岁月是一首诗,清新流畅,意蕴深长;岁月是一幅画,色彩斑澜,绚丽多姿;岁月是...”的文段。而且,我也没有见过哪位作家开头要加入这样的段落,鲁迅写《秋夜》第一句便是“我家门前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开头便是惊人之句,这就如同在话剧一开头便报幕:读者们,接下来我要讲一个瘦骨嶙峋的故事了;朱自清在《背影》中也没有写“父爱是山父爱如海”云云的句子,而是直接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击重点。

    鲁迅“我家门口有两棵树”  人们都知道这是惊人之句,但为何惊人,这就如同话剧中的报幕:读者们, 我接下来要讲一个瘦骨嶙峋的故事了。开头是非常凛冽的。

    这才是我们要效仿的大家手笔。

    所以,我常常感慨,作文难教是因为很多学生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写作习气,钻营语言优美,而忘记内容才是文章之本。

    技巧三

    详略要鲜明,你的重点事件一定要是文章中最亮的星

    有位学生写《有你真好》,大意是下雨天自己去一家书店躲雨,老板不仅收留了自己,还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给她,跟她讨论作品,而为了突出老板精神对她的鼓励,她先写了之前去书店光看书不买书的被老板挤兑的不幸遭遇,想来这样子的构思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不幸经历”的书写足足600多字,而全文一共900字,写那位店主的事迹只是二三百字,显然篇幅比重出了很大问题,因此,在写作上,前面的部分要拖快节奏,而重点事件要放慢节奏,多使用一些细节描写。

    技巧四

    长短句交错,节奏错落有致。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节奏较缓;简单的短句,节奏较明快。没有节奏感的文字,读来一盘散沙,令人厌倦。长短句交错运用,会发生一种生动的韵律,灵动的节拍。

    学生在一篇文章开头如此写景——“初冬的薄暮里并不觉得冷,灯光黯淡,空气潮湿。”长句在前,短句在后,落笔就已经营造了一种抒情的节奏。

    总结

    福楼拜写作时,往往是左手按稿纸,右手弹钢琴,高声吟诵,或者写完几个句子后,击键吟诵;老舍写完文章也是要一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顺不顺,准不准确,感受词语的音韵、节奏,句子的气势,慢慢语感就建立起来了。

    苏轼说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哼生。”“当行”和“止”都在强调注意文章的写作节奏。

    可见,好的作者除了要注意思想内容上立意之高,还要留意文章的音乐之美。我们作为初始写作者,可先从以上四个角度修改,不介意生硬,时间久了,语感到位,功夫自然就成了,光是读自己的文章,就可发现节奏之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写作比作音乐,我是这样教学生把握文章节奏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mc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