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一天,
孩子突然问道什么是死,
该怎么对他解释?
说死就是永远沉睡,
或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但现在你还不能去……
1
我们的文化氛围常常让我们选择逃避或否认这个问题,这让孩子以后很难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根据孩子的特点对“死亡”作出恰当的解释,需要你的智慧。
先说说我的情况。
很多年前,家里养的一只宠物狗意外去世了。
尤记得那天早上,我最后喂了露露(狗的名字)一口水,它安静的躺在我的怀里,眼里噙满泪水,似乎非常舍不得我们。
我很难过,妈妈在厨房里轻轻的整理东西,并没有打扰我们,让我安静的和露露做了最后的告别。
之后,妈妈为露露找了一片“墓地”,一棵高大的树底下。我们为它举行了小而简单的葬礼。
经历了那深刻的“死亡”和“葬礼”,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纵然我十分喜爱狗狗,可我再也没有养过狗。
后来又经历了爷爷、外公的离去,但我仍然害怕死亡,害怕告别。我的妈妈没有教我如何学会与“过去”的人和事物告别,但从她的行为和情绪我能感觉到。而我就是在这些情绪中明白了“死亡”的意义。
2
可能有些家长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比成人更脆弱,我们自然就会努力蒙上孩子的眼睛、捂住孩子的耳朵、淡化孩子的心里感受。而孩子心底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我的狗不见了?”“为什么奶奶那么久了还不回来?”
不可以“逃避”。孩子会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会更加珍视生命,懂得要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好的办法是就事论事,简单明了地回答他的问题。
比如宠物去世,你可以说“死了,就是身体停止活动,不能感受到饿了或冷了,也不会呼吸、吃东西了”。不用解释过多,另外,可以帮助孩子给小猫举行一个葬礼,借助这个机会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问题就可以结束谈话。
简单明了的解释是必要的,不过,照顾到孩子心里的感受更重要。
为宠物举行葬礼,可以给孩子一个表达“伤心”的机会,还可以耐心、仔细地听他说说自己对小猫的感情,对小猫的怀念等。孩子这样做,就会把美好的种子播种在自己的生命中。
3
曾经有一个禅师用一朵云的故事,来说明生死相依的道理。
云朵在天空消失,你可以说她死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云朵并没有真正死去。她被阳光蒸发,变成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润万物。生命也是如此。
有这样一种有关生命的观点:我们的祖先并没有真的死去,我们身体里每时每刻都流淌着他们的血液,存放着他们的细胞,承载着他们的精神,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死亡,并非生命的消逝,而是生命的转化。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坦诚地谈论死亡,那么我们就会觉察,死亡可以教会我们如何生活。
最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这样去理解“死亡”。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小人,每当夜晚人们入睡的时候,这两个小人就开始出来约会,他们彼此相爱互诉衷肠,而人们苏醒的时候便是他们分开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相约第二天夜晚差不多的时间再相见,如此往复,不断地相见分别。因此,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便是把这个世界交由这两个小人去经验。
有时候他们实在想念的厉害,便偷偷在白天的时候出来短暂地拥抱亲吻,这时候人们会打哈欠,会小睡5分钟,会把这个世界让给他们。有时候,两个小人吵架了,他们冷战,不理对方,不出来相见,人们便开始失眠。
有时候,他们会邀请人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但人们只能在入睡以后才可以进入,这便我们做梦的缘故,做梦是因为我们在经历身体里两个小人的经验世界。
小人们彼此爱的辛苦,每天都要分别,等待第二天的重逢,大部分的他们会经历非常长时间的这种恋爱生活状态,直到有一天,他们的爱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可以冲破这种魔咒,他们可以每时每刻都在一起,再也不用分开。
这时候人们为此而感动,便进入永恒的睡眠状态,将这个世界彻底交给了小人,小人们再也没有分开过。人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死亡,其实,那只是人们身体里的小人们永远在一起了,所以不要再为人们的死亡而哭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