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一下我读过的《月亮和六便士》,by毛姆。
内容简介:
主人公是一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人,事业稳定,家庭美满。却忽然放弃所有一切,远走巴黎追寻他的画画之梦。为了这个艺术梦,他不怕贫穷,甘愿忍饥挨饿;他无视世俗人情,做事离经叛道。可即使肉体和精神都受尽煎熬,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看见的“月亮”,最后他远离文明社会,在塔西提岛得到了最彻底的宁静,没了尘世喧嚣的小岛,他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创作出一幅幅的杰出画作,临死前他让他土著人妻子爱塔把住房枪毙的的巨作付诸一炬,随他而去。
据说主人公的原型是高更——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毛姆是一个天才,他总能将各种矛盾冲突刻画的淋漓尽致,也引人思考:
理想与现实: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在你心中,六便士是不是还挡住你向往月亮的眼睛?当两者相矛盾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
艺术的产生和本质:
这是一些书评里提到的词。我没有痴迷过任何东西,所以我说不清楚艺术的迷人之处,也许它能让人安静,它能让艺术家从中获得存在感/成就感…但这些猜想是不是还是太肤浅?艺术为什么产生?它哪里会有什么本质? 如果你懂,请告知我。
关于爱情:
“在爱情的事上如果你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
也许我们都一样吧,如果为所爱之人付出那么多,但却得不到期望的结果,于是就委屈,痛苦,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我们都希望我们所爱之人不仅仅是接受我们的付出,我们还希望承认、赞赏等更多证明的反馈。这个付出得到的积极反馈,也可以看成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
“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很多冲动,很多就想跟ta在一起的理由,是不能用理智去解释的,尤其是对纯粹的感情。理智有时会考虑对方的社会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对自己的好处。
个性与社会规则: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们或许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每一天的生活,但还是要到社会一些貌似既定俗成的规则摆布:20几岁要结婚,要生孩子;成功意味着有有高薪职业,房子、车子,有不断追随自己的掌声、鲜花及镁光灯……世事会有完美吗?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现实的锤敲了你几下?你是变麻木了还是更清醒?
生活: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上周,有人在群里发了这么一条消息“人生的第一目标是生存,第二目标是繁殖”,让我跟Z姑娘很生气。这两个所谓“目标”它们属于动物性的本能,它是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把它作为人生目标,我们奋斗意义何在?我们为什么要创造那么多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的物质条件?我们还倒腾什么劳么子艺术?人类那么多情感,比如爱情,是否也变成不必要的了?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我们要尊重人性,我们有欲望是没有错的,在满足了本能的需求之后,我们要有所升华——所以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些东西,因为它们充盈我们的生命。也许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动摇曾经的愿望,但无论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而活,还是为了追求某个艺术造诣而活,我相信我们最终都是为了一些美好的感受而活——比如爱,比如赞赏、比如褒奖,比如真善美。
我们每天都在衰老,我们每天都在接近死亡,所以我们需要多一些正面的感受,才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才能勇敢、安心、并且很无憾地面对人生最后的一刻。
希望读了这本书以后,会有自己的收获。
图片来源 | 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