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类动物经过长期的总结而保留下来的经验,会成为培养下一代的最有利手段,以人类为例,为了保证繁衍的质量,在群体中越是具备经验的人,便越具备竞争力,能掌握相应的权力。

经验和智慧能更有效的组织和分配集体的财富,这要求大多数集体内的参与者要具备对组织和分配的领悟力,这种以维护组织和分配者权力的领悟力,即经验主义。
对集体而言,普罗大众并非御下的马车。身为组成集体的最核心的需求,集体提供给参与者更多的应是自由和便捷,而不是压抑和驱策。
在集体满足为参与者的自由和便捷后,参与者能够提供给集体的,即是对组织和分配的领悟力的执行,也就是对经验主义的行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讲,人类作为以群聚方式为主要活动手段的种群,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必然是以经验主义作为成熟标准的。
从此处切入主题,为何我会说“越努力的人越想喝鸡汤”?
对于组织和分配者而言,他必须使参与集体者发挥效益,因此他要施行一定的奖励措施,他需要让努力者对努力即可获得回报产生经验,以此促使参与者对领悟力有更高的执行力。
而对于个体而言,他并不一定能够在努力过后即时被组织和分配者观察到。因为普罗大众的努力方向是不同的,有时并非努力就能立即看到这一努力的切实意义,而有时这一努力又由于个人的独特性而不被集体价值观接受。这个时候,参与者就会对组织和分配者的领悟力——即自己的经验主义产生动摇。
人类并非意志坚定的种群,在长期的进化中,坚定的意志在另一方面意味着无法对变化即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敏感、灵活也代表着较高的领悟力,而脆弱也更容易刺激自身的自我保护本能,发挥出更多的潜力。
人类最大的特质在于被群体所掩盖的潜力,在发挥自身职能的同时,自身其他方面的素质都自行被收敛,这种状态很容易被打破,即自身需要执行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的时候。
参与者对自身经验主义产生动摇的同时,自我保护的本能会强烈的意识到危机感,因为人类是以经验主义为核心的种群,不信任经验主义就面临着迷茫、焦虑、恐慌等等负面情绪。
此时,“鸡汤”就成为了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稳定经验主义的良药。好的“鸡汤”能让人重新升起斗志,仿佛毒品,驱策着你不断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持现有的状态。
然而这种状态是病态的,除非你的努力在“鸡汤”的帮助下获得了回报、奖励,你只能一直依赖“鸡汤”来维持现有的斗志,否则便会被负面情绪吞噬。
越努力的人越想喝鸡汤,努力虽然没有对错,但努力的方向一旦错了,大多数的努力都只会是效益低下的挣扎。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已经过了不努力、依赖天赋和机遇就能迅速崛起的时代,努力成了主旋律。
然而以努力为核心思想的当下,遵循努力必定会得到回报而努力的人,在竞争努力的过程中,必然会迅速败下阵来。并非努力无用,而是急切渴望回报,便意味着努力成本的迅速增加,这种成本更多是心理上的,很多人忽略它,最终却都会被它击垮。
然而集体内的个体从来没有无用的人,人类具备着很多被集体掩盖的潜力,人们迷茫、焦虑、恐惧并没有错,但在此基础上饮鸩止渴,倒不如破而后立,重新寻找努力的方向。
本文并非坚持努力无用,而是希望读者能够正视努力。真正的努力,是必须对事物有着足以支撑的热爱,才能够无惧负面情绪,披荆斩棘的道路。抱着寻求回报的心态,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