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三毛的作品是《撒哈拉的故事》。在撒哈拉的这段经历中,我看到了她和荷西浪漫而天真的时光,那时就渴望此生能遇到这样的爱情,哪怕物质生活那么贫瘠,日子都过的那么有滋有味。
三毛的作品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算是当之无愧的最有影响力的华语作家之一。
我一直不明白活得如此灿烂明媚的她,最终却选择了过早到达生命的归宿,这种主动选择死亡的方式曾经令我费解和唏嘘。
有人说,因为爱情夺走了三毛的命,为了追随荷西的她,是前往另一个世界与荷西相守;也有人说,三毛一生自由自在,叛逆惯了,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为了解救自己的病痛;还有人说,三毛只是一时想不开,有种孤独无法表达,让她有了这个决定。
看了《一个人的撒哈拉:三毛传》时,我才终于懂得,原来一步步把三毛推向绝路边缘的,根本不是所谓简单为爱痴狂。而是世俗的枷锁,多年来都让她无法适应。包括那些在守卫旧传统,崇尚棍棒教育的年代,非要把天才变成平庸者的老师们,从来不会让天才式的人物自由的呼吸,这都在她的心头狠狠的插了几把刀。三毛离开家门后的第一站,就是学校。
可是三毛却在这里经历了太多次伤害,以至于让单纯的三毛,感觉到这个世界面目全非。这让她真的害怕了。但三毛从来没有软弱过、屈服过,哪怕人生路上最初的起点遇到了如此重大的挫折,幸好三毛足够坚强,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了下来,她没有一刻不在顽强的挣扎,只是她真的太累了。
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人,本名陈懋平,中间一字太难写,三毛索性把她去掉,为自己改名陈平,乳名妹妹。
三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接触到《三毛流浪记》,先读书后识字的她对这本书情有独钟,热爱这样的旅行式的流浪,所以为自己取名三毛。终其一生,她大部分时间的确是“在路上”。
她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开始进入小学读书。记得在这个期间,刚刚升入小学的她,在自己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做一个“ 拾荒匠”。
她发现那些别人随意丢弃的路边的杂物,都能变成自己的奇珍异宝,她还会分别为这些拾来的宝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放在了她的宝贝箱里。每天放学,三毛会先放下书包,然后外出一个人走在路上,一路去寻觅与发现。
一枚玻璃球、一个别针、小狗落下的牙齿等等,这些在平常人眼中真的只能算无用之物的东西,却成为三毛的珍宝,她总能从这些珍宝里想到不一样的前世今生。以至于在作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理想:“我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还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边工作一边游戏,快乐的如天上的飞鸟。”
对于大多数孩子都怀着成为科学家医生教师这样的崇高理想时,在老师眼中,三毛这样的理想太过荒唐。于是一块黑板擦直接飞向三毛,“要拾破烂,你还来读什么书?重写!”三毛只有把自己这人生的梦想悄悄藏在心里,按照老师的心愿写了一篇自己想当医生的作文,这才过关。
这对于一个懵懵懂懂开始去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第一次发现世界和家里那样的温馨与平静是不一样的,这让三毛内心感到害怕。幸好她还能躲在书海中寻求一份安全感,小学五年级时读《红楼梦》,开启了她对爱情和灵性的思考;后来接触到《水浒》,这种简洁的语言简直令她痴迷,她的写作风格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响。
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到了初中二年级,三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科,当她努力想把学得很烂的数学学好时,发现很多考试题都是教科书上的习题原题。虽然不理解那些数学题,但是她凭自己强大的记忆力记住了那些题目的运算过程和答案,结果拿到几次满分。
连续六次数学得了满分后,老师没有表扬或者鼓励她,反而认为三毛是自作聪明搞欺骗手段。这位数学老师为了杀掉三毛特立独行的骄傲,专门把她叫到办公室,居然拿了一套初三的题限时让她做,只读到初二的三毛必然是做不起的。
第二天,在全班同学面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满满墨汁的毛笔,叫三毛站在她画的粉笔圈里不准动。接着用墨汁在三毛的脸上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墨太满了,墨汁流到了三毛的嘴里,还要转身面向全班同学,在全班的哄堂大笑中,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彻底坍塌了。那时的学校,对她来讲,是一个过于可怕的地方。
但是她把这些屈辱藏在了自己心底,甚至连父母都没有倾诉,平静地继续上学放学,只是从那天起,她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晕倒, 这个习惯也成为了她后来的人生常态。可是她还是不敢对人倾诉,于是经常逃课去各式各样的墓地,也许那种死者的安宁让她感受到比活人世界更多的安心。她是相信灵魂永存的,这种感觉让一个花季少女居然得到安慰。
后来逃课的事情还是被父母知道了,最终三毛选择了休学,开始了别人眼中“自我放弃式”的自生自灭。
其实三毛依旧是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她父母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她在别人的眼中,就是一个爱逃学的孩子,是老陈家的“问题少女”。
接着三毛还学过画画,尽管一直没有特别大的长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一厢情愿的迷恋上了毕加索,还在青春期的她,就发誓长大要去西班牙,寻找并嫁给毕加索,实在不成也得找一个会画画的人嫁了。
学画的过程中,偶然接触到更多触动她心灵的文学,让三毛早早明白了自己这一生,应该是追随于笔尖的文字的。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经历,她终于勇敢的重返校园。
这对受过伤害的三毛来讲是多么难得,在校园中她与自己的初恋邂逅,最终却因为太想结婚吓跑了对方,伤心的三毛最终选择了远离台湾,去了西班牙。
从此她的生命就开始了在路上的行程,她爱过、也拒绝过很多爱,对于爱情这件事,在三毛的词典里永远没有勉强二字。
尽管一路愿意和她结婚的人有名有姓的也有几个,但是三毛每次真正下定决心去结婚的人,不是逃跑就是欺骗甚至是死亡,哪怕是从男孩到男人一直深恋她的荷西,痴心等了六年,又在撒哈拉的沙漠里与自己简单极致的爱了六年。
可是荷西带给她全部的美好与快乐太短暂,一次潜水意外,让荷西的生命停止在28岁那年,而那年三毛34岁。终于在这个时候,三毛确信了自己是有多爱荷西。
此后的岁月里,她也曾经想过面对生活妥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却发现自己终究再也没有能力深爱了。
离开荷西的12年里,三毛拼命用写作充实自己,经常投入到不吃不喝的境地去创作,也许是冥冥之中,她感受到了来自天堂的召唤?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她在这个阶段为我们带来了众多充满力量的经典作品。
我不知道三毛是不是一生都在努力面对并不温存的世界挣扎着。但是我却读到了一种尽力去做的妥协,甚至为了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她也开始创作自己一向不屑一顾的电影剧本了。
结果那部《滚滚红尘》捧红了所有的参演人员和制作团队,但偏偏她这个编剧受到了很多非议,还迎来了人生的官司。
这件事对内心本来就对这个世界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三毛来说,打击太大。加之多年的旅行式生活,那些简单的甚至威胁健康的食宿条件,终于让三毛身体每况愈下,严重的妇科疾病一直困扰着她的生活。
没有任何征兆,一世才情的三毛,最终选择用一条透明长筒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是为了与她心中那些可爱的天使相逢,所以她临终时是悬在半空中飞走的。
原来,一个人不管是对爱情还是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尽到全力后的无怨无悔就什么也不惧怕了,包括死亡。我爱三毛,不仅仅是她那美好而充满灵性的文字,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我终于读懂了一个永远怀着一颗孩子心的三毛,简单纯粹又有一点小任性的她是有多善良。
她真的尽到全力了,她已经没有一丝力气,就像多年前一个人走在看不到尽头的撒哈拉,也许瞬间出现的海市蜃楼,是她的荷西正在对她微笑。这就是三毛,一个只希望简单活成小女人的人,却因为一种极致的浪漫和才情,注定活成永远的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