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陆原静书(二)
答“养生以静心寡欲为要……愈不可矣”句;
学到现在,对于“纯乎天理”有一些感觉,天理是本身天然存在的,要保持纯,必须要格物,随时省察,照心,从根上铲除私心欲望产生的土壤,以免天理被外在的欲望所蒙蔽。如果以养生为出发点,从而清心寡欲,相当于内心已经有了私心外欲,再去剔除它,已经是概念性的错误了,纯天理,就是本性无私无欲,修心是不让私欲产生,,不是已经有私欲再去格掉。
答“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而于造物者游乎?”句;
夜气读作yè qì,儒家指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出自《孟子·告子上》。
此段于上段解释的是同一样的问题。良知本身自然存在于天性中,本无善恶之分的念头。佛家所讲“不思善,不思恶”,其实已经确定善恶之存在,而不去想他。这就是“自私自立和逢迎固执之心”的毛病。把修炼当成一种功利,为了满足自我欲望的一种手段,应该是违背了天理的“纯”了吧!
答“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如之何则可?”句。修行中常遇到的问题,还是内心不定,先生一句话“长提不放”,坚定内心,坚持不谢,心中常有,自我暗示,潜移默化,信念成真,还是用功,精一之念,去妄纯真,有颗格物之心,而致知。去自私自利迎逢固执之心,心乃成,谓之天道,顺天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