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今我不乐(公众号)
【壹】
“我女儿毕业于某某学校。”看着父亲的骄傲得意之态,我惶惑不安,自惭形秽。
一眨眼,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浑浑噩噩的我依旧一事无成。果然只是镀金,无法改变自身的本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整个读研期间和研究生毕业之后,我都不敢提自己毕业的学校,看到校友们在那庆祝母校的生日,我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是:那是别人的母校,与我无关,我只是当年忝列门墙罢了。
这就是一个从三流学校考入985重点院校的学渣的真实想法。
在一个班里,会有这样几种人:第一种,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第二种,玩玩闹闹,排名靠前;第三种,看似伶俐,成绩一般;第四种,努力刻苦,成绩很差。
读小学的时候,我属于第二种,所以和同学的关系都还不错,老师也会比较关照,自以为天赋异禀,聪明过人。
在中学阶段,我属于第三种,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差点在前往玄学的方向上一去不返。
不务正业的我勉强进了所普通的二本院校,都不知道是三流大学还是四流大学。当一个人的能力撑不起其野心的时候,就是他最狂躁的时候。刚进入大学的我,可以用狂躁来形容自己的状态。
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上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都不会。
从小到大,父亲的看法和态度,向来都是我非常在意的。
人前人后,他特别嫌弃地说:“唉,上了个三流大学,不,还不知道入不入流,估计都没达到三流的标准。”
除了彻骨的心寒,别无他念。
出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考研这条路。
【贰】
笨拙如我,对于信息的捕捉和查找,从来都不擅长。
幸好,有莉莉在。可以说是她在一步步地教我:应该怎么选参考资料,应该怎么复习,应该怎么报名,什么时候要复习到什么样的程度。她在复习的同时,陪着我,监督我,鼓励我,引领我,我亦步亦趋。
其他的我不会,按部就班地看书、刷题,还是会的。
考前两个月,人心浮动,紧张和焦灼,像盯上猎物的猛兽一般,阴魂不散。
周遭的细微变化,我似乎都能感受到,并且很容易就会为负面情绪所影响。
这时候的阿秀,于我而言,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跟在她身边,浮躁的心也沉静了下来。
也许是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又或者是每个阶段的复习都没有放松,似乎这辈子所有的好运气都用在了那次考试上。
几乎没人看好的我,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挤上了那段独木桥。
问了一些学长学姐,此前没有人考上我目标的学校,甚至班上的学习委员,也因为觉得他那个方向太难,而在中途改变了自己的目标学校,本来还是互相鼓劲的两个人,最后变成了属于我的孤军奋战。
复习考研的这段经历,也许在别人眼里,是很简单的事,于我而言,当时的状态可以套用《红楼梦》里面的句子:“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入学没多久,我成了班里的第四种人,也意识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双商被严重碾压,并且心服口服地接受这种碾压。我的木讷、迟钝、笨拙,也并没有因为进了这个学校而有所提升,我依然是蜗牛一般的存在。
有的时候,起点太低,真的会被甩出去好远。
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人和一个名校基地班毕业的人,毗邻而坐。
一个给导师打电话都紧张得不知如何措辞的人和一个以前在学校当学生会主席的人,同处一个学习室。
一个看英文文献磕磕巴巴的人和一个对着几篇顶尖刊物的文献分析文章优劣的人,共用一个办公室。
你问我压力大不大,你觉得呢?
【叁】
当我心怀忐忑地向室友请教撰写论文的技巧时,她轻描淡写地给了句:“我只写英文文章,那种期刊我们都是不考虑的,档次太低了。”
她的底气和自信,简直是把我从天安门甩到了中山陵,中间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看着别人发了一篇又一篇的高精尖论文,自己还在担心没有论文量不能毕业;别人的目标是国家级奖学金,我连院级奖学金都不敢奢想。
奖金和文章都是别人的,我只有无尽的孤寂。
困兽一般努力,终究用力过猛,贻笑大方。
读了一年之后,我发信息给莉莉,“我读不下去了,想退学。”
收到信息后,她立即打电话来安慰我,还让一向乐观的蕾子给我打气。
那段时间低落到不行,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死命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却每次都抓空。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毕业的本科生聊天,“好羡慕你们这种本科就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太厉害了!”
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低气压,他劝慰我说:“能到这个学校读书的都很厉害啦,你也很厉害啊。之前有个人,先是读的专科,后来专升本,又接着考研,去了香港大学,他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对自己有信心,你也会逆袭的。”
有负他的吉言,我终究还是没有逆袭,咸鱼依旧是咸鱼,不过还是很感激他。
熬过那最艰难的研二之后,杨子来了,彼时的我虽然也已经能接受自己的碌碌无为了,她的到来,还是给我灰暗的研究生生活平添了一抹亮色。
我能感受到她的惶惑不安,有次闲聊,我说:“我第一次来这个学校,是复试,当时觉得这个学校的清洁阿姨都那么有气质,她们不像一般的清洁阿姨那样,表现得很卑微,在她们身上,有一种底气和自信。”
杨子表示不能更赞同我的描述了,因为她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
她在提到学校的时候也会用“你们母校”“你们学校”这样的字眼,没有归属感的疏离,不仅我有,她也有。
毕业后,我很少主动提及自己毕业的院校,每当别人介绍说我毕业于哪个学校的时候,我羞愧难当,抱歉,我又给学校抹黑了。
【尾声】
既然这么不开心,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你还会选择这条考研路吗?
会!借用刘姥姥的一句话:“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不得不说,不同的学校,学术氛围、师资设备,学生的精气神,都是不同的。
林林总总,满纸荒唐,也不是要贬低自己的本科院校,因为那才是我的母校,一个让我安心自在的处所,一个给我力量和勇气的源泉。
学校的名声之于我,就像“女儿”两个字之于宝玉一般,不敢轻易冒犯。
我只是到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待了一会,如坐针毡,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