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汝南县西南三十多公里,是一个傍晚日落前就能影影绰绰看见老乐山的地方。宁静的村庄树绿葱笼、田野青青,窄长的小路像一根风筝线,拽着我走不出故土的牵挂。三年没回老家了,每次在外面饥饿的时侯,就想起了老家那碗沉甸甸的鳖胡子。那如肉皮一样弯曲的带状拉面,成了升腾在故乡田野的一缕炊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在那个“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艰苦岁月里,种田买化肥还得凭票供应,逢年过节才能见到一点荤腥,平日里要是能喝上一碗鳖胡子,该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鳖胡子的做法搁今天来说很简单,提前先把面加适量盐和好,面和的不能太硬,放在面盆里兴(醒)个把小时。切五花肉少许,厚海带切成丝,再准备一小把五香(藿香)叶就可以做了。先把肉在锅内炒好,加入水后,把面擀开,不能擀的太薄,再横划十多刀,待水开后把皮带样的长条,像拉烩面一样一条条拉开放入水花翻滚的锅里,最后加入海带五香叶后就大功告成了。一碗碗粗犷厚实的鳌胡子,就着大蒜吃起来特过瘾。它能将疲劳和饥饿一扫而光,那打着饱嗝的满足感,成了一生都忘不掉的幸福。
如今生活好了,琳琅满目的食材将精细化操作推到了极致。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寡淡,很难再会对鳖胡子这种粗放的面食有兴趣。我也是,如今吃起来也找不出当年的感觉。鳖胡子成了一种思乡的回忆,成了留在童年里的一条绚丽的彩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