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即位。湣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很喜欢听吹竽,但他不喜欢300人一齐合吹,而要吹竽者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一看,自己再滥竽充数混不下去了,便拔腿逃跑。
时值收获季节,遍野一片金黄。南郭先生谈了几天几夜,回头看看并无追兵,这才放心坐到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起来。这时,他才想到,如今饭碗砸了,往后再靠什么维持生活呢?他忽然觉得肚子饥饿难忍,好久没有吃东西了。
“民以食为天。”南郭先生自语着,吃力地站起来,朝四处望去,想讨一点吃的东西。天无5绝人之路,他忽见离自己不远的田野里,一个老农夫正坐在收割下来的庄稼上用午餐,而且吃的是烙饼卷大葱。他不觉嘴里流出了口水,忍着饥饿,走到农夫跟前施礼道:“老伯,借问这是何国之土?”
“魏国。”老农还礼道。
“哎呀,我已经来到了魏国!”南郭先生一听,又惊又喜地叫起来。
“先生,您从何处来?”老农问。
“齐国……”南郭先生把背上的竽解下来放在地上,重新施礼道:“老伯,我连日奔波,肚饥口渴,施舍一点吧。”
“快请吧。”
南郭先生便蹲下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边吃边想,这个老农倒满自在,静坐在这里无忧无虑地饱餐烙饼,欣赏秋色,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我若能和他一样,该多好啊!于是,南郭先生开口道:“老伯,我愿和你一样,天天饱餐烙饼,欣赏秋色。”
老农笑到:“先生差矣!对俺农夫来说,一年只有一度秋色,更须春播种,夏耕耘,顶烈日,冒风雨,汗珠落地摔八瓣,这才会有如今的金秋收获……”
“哎呀,如此说来,农夫学不得,太费劲了……”
“先生,世上不费劲就能得到好处的事情,怕是不会有的……”
“也不尽然吧,兴许人们还没有找到它。”南郭先生此时已经吃得大饱。他站起来,告别了善良的老农,摇着尖尖的下巴,朝前走去了。他不再去想那做农夫的事了,立志要学到一种不必费力,就可得到烙饼的营生。
不久,他来到了魏国的都城安邑。这里到处都是一片虚伪的生平颂歌,进谏者受诛,吹捧者受奖。南郭先生一见这里有机可乘,便扬言自己有高超的本领,要面见魏王。
于是,魏王召见他问:“你有什么本领?”
南郭先生用手拍拍竽说:“大王就问问它吧。”
魏王把竽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因为魏王对音乐一窍不通,半天也没有看出个子曰来,但他又不愿在大臣面前失掉面子,便开口对诸大臣问:“我先不说,看看谁能知道这是什么?”
有个大臣走出队列,向前跪禀道:“大王,这是竽。”
魏王摇了摇头,煞有介事地说:“不对,这不是竽!”
众大臣一听,随声附和着说:“大王胸装四海,才学渊博,通古明今,愿大王教诲无知之小臣。”
魏王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说:“这东西吹起的时候,必然用双手捧着,所以,不叫竽,叫吹捧!”
众大臣山呼:“大王高见!”
魏王接着说:“众卿如若不信,就请南郭先生吹吹看吧。”
南郭先生接过竽,双手捧着,用力吹了起来。只见他两腮鼓起来像个猪尿泡,一对鼠眼也突了出来,可人们却听不到半点声响。
魏王问:“怎么不闻声响啊?”
南郭先生笑着说:“大王,如今魏国到处是一片升平世界,胜过人间天堂,我这赞美的音乐,早已飘进天堂去了……”
魏王听了得意地笑道:“说得好!说得好!我已经听到了彩云之上那隐隐约约约鼓乐之声了。”
那位认识竽的大臣又向前跪禀道:“大王,他原是齐国滥竽充数的南郭,并无半点真才实学,如今竟敢跑到魏国来戏弄大王,诛之应得!”
南郭先生辨曰:“先生差矣!我在齐国滥竽充数不假,可眼下我来到了天国魏地,大王慧眼相识,我南郭重逢知音,乃是三生有幸啊!”
那大臣说:“你既承认滥竽充数,那你手中捧的不就是竽吗?”
南郭先生说:“非也!此一时彼一时。我到了魏国之后,手中的竽就已变成了阿谀,为逢迎明智的大王,我不愿再去滥竽充数了,特来阿谀逢迎大王。还是我们大王有远见卓识。这实不是竽,是吹捧耳!”
魏王忙把那大臣斥退道:“南郭先生说得对极了!列位听着,这吹捧在我魏国还是大有用处的!”
于是,魏王大加赏赐了南郭先生。
从此,南郭先生便又在魏王身边靠吹捧过日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