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读分享的书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培养》。
这本书是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所写。作者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
贯穿成长之路的核心思想:
想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就一定要明白一件事:理解孩子的整个人生,才能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倘若不清楚这种大背景,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孩子的行为。而这背景大多是家长赋予的,所以,孩子的人格一致性和家长息息相关。
决定孩子前进方向的是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再好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没有吸引力,那它就是不好的。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这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我看了好几遍,我觉得关键的两个字是:理解。感觉现在的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不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完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事情,还美名其曰,我都是为你好。
家长普遍有一种焦虑的心态,最常见的要属报兴趣班。钢琴舞蹈跆拳道英语数学作文……恨不得但凡与“德智体美劳”沾边的兴趣班,通通给报上。好像把周末两天排得密不透风,才踏实、才放心。
我家也不例外,像我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很希望娃娃能在这些方面发展,但是娃断断续续地学了一些时间也就没了下文,只有英语坚持下来。能坚持到现在,是因为一开始去时,发现有同校同班同学在学,觉得有伴不孤单,娃胆怯的小心灵稍安定下来,学着学着发现老师教得有趣,和新同学也逐渐熟悉,慢慢也就适应也而不排斥了。
家长的初心,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为什么就是拼命抵抗而不愿意接受呢?!家长因此给孩子贴上:不听话,懒等等的标签。事实上,孩子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喜欢所以不去做。并不是故意在挑衅家长的权威。家长把自身的期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所未能实现的目标。双方的期待未能达成统一时,冲突就会出现,矛盾不能解决时,痛苦就会产生。因此家长要想为“为孩子做好”时,首先要去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协助孩子完成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