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大龄女青年,一般指三十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
据社会学家统计,男性比例严重高于女性,虽说中国男多女少,但身边的大龄单身女青年越来越多
女大难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大龄女青年自身条件优越,既有花容月貌,又才华横溢、事业有成,但在爱情上却常常搁浅,以至于到了而立之年仍待字闺中。
为什么她们找男朋友那么难?
01
A是在上海工作的湖北姑娘,33岁,糊里糊涂,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大龄剩女。
大家潜意识都会默认为结婚才算幸福,看着周边同龄人都结婚了,大部分还有了孩子,她的家人很着急,到处让人介绍相亲对象。
可是她在上海的生活圈子就是同事、前同事再加几个同学,也没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
逢年过节回老家吧,亲戚朋友安排的相亲对象,也就那么十来天的时间相处,还没足够的时间相互了解就各奔两地了,缺少日久生情的条件。
慢慢她也就成了所有人眼里的老大难,妈妈急,亲属急,朋友急。然而他们眼里的同情和关心,对于她来说是无形的压力。
她最怕亲戚朋友见面就问,“你怎么还不找对象?”其实,谁不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体贴的老公,有一段美满的婚姻?可是婚姻可遇而不可求。
后来,她也疲倦了,不是不想找,而是懒得耗费精力去认识和相处。
她安心于工作,业余时间去学学素描、插画,节假日去旅行。生活被无数美好的事情填得满满的,很是充实。
可是,看到周边朋友成双成对,有时候难免还会孤独涌上心头,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无人问你粥可温,无人与你立黄昏。
02
传统“男大女小”的婚配习俗,使两性在择偶上非常不平等。
女性从20多岁开始择偶,“妙龄期”不过几年,而男性择偶期却有一二十年。女性年龄成为理想婚姻的限制因素,大大缩小了她们的择偶范围。
大龄女青年找个未婚的优秀男青年,还是比较难的。毕竟这个年龄的优秀男青年,基本上都是名草有主了。
许多大龄女青年之前曾经谈过的男朋友当中,估计也有比较优秀的。
但因为眼界高,没看好,或者其它种种原因,分手之后,恐怕很快就被别的女孩给盘下了,再想恢复,也比较难。
人生如梦,十年弹指一挥间。如果还想嫁人的话,好像30岁后就不能不降低要求了。
B是个高级白领,36岁,没有结婚,甚至连个对象也没有。
她现在每天心里都很着急 ,也很后悔没有早点把自己嫁出去。
30岁前还有追求者,也谈过几个对象,可是那个时候并不懂得珍惜,都是因为一点不高兴和不顺眼就不谈了。
那会儿B认为,工作比婚姻可靠,工作是最好的伴侣,只要努力就有回报,我一个人也生活得很好。
现在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经济条件好了,相亲的要求却只能越来越低了,离了婚的都考虑。但是一些相亲对象一听她的年龄,见都不愿意见。
C是个博士,受教育时间长,从小学到博士,在学校里足足呆了20年,出校门就年近三十了。
读书越多的女孩,思想越丰富,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也就越难以找到婚姻的对象。这也是优质剩女不断涌现的原因。
让人降低自己的需求层次,去和一个低需求层次的在一起过一辈子,是一件注定要痛苦终生的事情。
因此,这批优质女孩们,依然在婚姻之外徘徊,无可奈何。
03
很多女孩选择单身,是因为她们心心念念的期盼那个最合适的人出现。
D就是这样一个大龄女孩,她说还没遇到对的那个人,没感觉就不想再谈假恋爱了,也不想逼自己将就。
大龄女青年的社会阅历比较广泛,身心更加成熟,她们在择偶时,往往比一般女性少了激情,多了理智。
这就使得她们对待自己的婚恋问题过于冷静和挑剔,宁可不嫁,也绝不轻易下嫁。
比如,要求对方工资高、学历高、个子高、社会地位高;有钱、有风度、有住房、有共同语言。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使许多女青年在无休止的挑选与寻觅中浪费了青春时光,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择偶良机。
还有一些女孩,与前男友分开后,心里再也装不下其他人。她们也知道回不去,又不愿意放过自己过新生活,宁可单着。
E与前男友是彼此的一见钟情,在一起有三年半了,后来男友去异地,两人被迫分手。
失恋的打击在她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她每天沉浸在对前男友的回忆中,消极、苦闷、忧伤、自卑,不能自拔,从此关闭了爱情之窗。
她说,分手之后遇不到像他一样让我心动的人,我知道他还未结婚,无法心死。
“心里有座坟,埋着未亡人”,因为经历过美好的事情,所以不会将就。
她们虽然害怕年岁渐增,自己最终孤独的老去,但是她们却始终坚信,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宁可永远独自生活,也不要退而求其次。
04
在这个大龄剩男剩女像菜市场里的萝卜白菜一样稀松平常的年代,独身主义早已不是一种标新立异,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单身。
F是个北漂,32岁。迫于生活压力,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没信心承担对方的人生。
面对高房价,紧缺的优质教育及医疗资源,她更怕自己能力不够,给不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没勇气度过潦草的生活。
她说,我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把握,我怎么能给别人幸福。童话故事里总是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为结尾,从来不写他们婚后的琐碎。
也有人单身久了就习惯了一个人,很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那些进入婚姻坟墓的都是傻子。
G是个不婚族,爱自由。她觉得,仅仅是拥有“爱”本身,就已经能让生活好过很多了。
她没有做好要跟另一个人一起生活的准备,就是很喜欢很喜欢,也无法接受两个人生活在一起。
单身,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只不过选择单身更需要勇气。
身边人接二连三步入婚姻殿堂时,独善其身总会让自己显得有些孤独,但又何尝不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境界呢?
05
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剥夺了人们等待的权利。它虚构出了一种莫须有的恐慌感,仿佛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结婚,此后的每一天都在失去更多的机会。
“年龄越大越不好找”,“这个年纪了还不结婚的人,感觉多少有问题”,经常有人说这些话,于是一定年龄之后,未婚的焦虑笼罩了很多人。
其实大龄的界限很模糊,30?还是40?有些女人是真没有市场,哪怕20岁。有些女人很优秀,却选择单身。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女博士、高级白领及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她们三观正,学历高,收入高,长相好,找不到对象,原因在于她们进入爱情门坎的机会成本太大。
这些优秀的职业女性,她们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经济独立,前程美好,无须依赖男性,如果选择婚姻要放弃的东西太多,或者投入的成本太大。
相比之下,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她们自然选择独身。
况且随着科技的发达和进步,她们的体貌可以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来维持,传宗接代也可以借助科技来实现,这样导致优质女性更不愿意靠结婚来完成传承子嗣。
不管什么年龄,只要不恨嫁就不会嫁得惨。婚姻不是什么魔法,没有人会因为结了婚,就从此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所以别老自怨自艾,是你的总会来的。
让人生保持敞开的状态吧,你不需要几岁一定结婚,更不需要几岁一定不结婚。
你的七彩祥云还在来的路上,一个人的时候,修炼好自己,照样闪闪发光。
如果真的这辈子都要孤独一人,那也坦然接受吧。
网友评论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
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已经感到累了却还两手空空时,我觉得虽然树林里还有很多树,但这棵树还是挺不错的,便砍下来,免得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这就是婚姻。”
又有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求是随便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碰巧看到,很老的故事,在人们口中传诵了许多年,很好懂。
爱情给人经历和回忆,之后,婚姻靠的是明智的决定和好好的把握,经过了这些考验,到最后才会明白生活是一种珍惜和守护。
我想这个故事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所以人生中没有什么最合适,最完美,你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当你下决定的时候,决定来守护着她(他)的时候,她(他)就是你最合适的,也是最好的!
要求对方工资高,剩下1/3;
学历高,剩下1/3;
个子高,剩下1/3;
社会地位高,剩下1/3;
有钱,剩下1/3;
有风度,剩下1/3;
有住房,剩下1/3;
有共同语言,剩下1/3。
满足以上所有条件为万分之1.5。一个人一生也就只有百人量级交际范围。
况且,要命的是,对方也在筛选。
一个八十岁的老奶奶在网上和二十岁小伙聊,小伙决定去找老奶奶。因中途老奶奶过世才揭露事实。
是啊,男朋友能做的你也能做。男朋友那么伟大,男生也想要个男朋友。要什么女朋友。耐不住寂寞吗?足浴店不是有吗?
什么都不是,还是自己的原因!
每天不出门,然后考虑你的一见钟情吧。钟情过后,男生有房有车,又帅又专一。
感情是相互的,七彩祥云也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