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版给了《绿皮书》,这个结果其实并没有很出人意料,因为奥斯卡没有双黄蛋,既然都把最佳外语片给了《罗马》,最佳电影就不能再给它了。而《绿皮书》又拍的工整正确,不给它莫非要给《黑豹》吗?
像是《罗马》这种电影需要的天赋太多,不是每个人都学得到,但是,《绿皮书》这样工整的剧本构成基本上是每个编剧都可以学得到的。就算抛开这个电影的内涵,只看剧本的铺排,人物的设立,冲突的递进,剧情点的设置,情绪的爆发都是可以学习的。
(详情可以参考豆瓣这个拉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10387/)
《绿皮书》的角色设定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两个主角的双生同体,托尼是白皮黑身,唐是黑皮白身。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在角色的设置上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开始互相独立,为了共同的目标慢慢开始交融,最终得到和解,互为完善。
角色设置的面子是:司机托尼和音乐家唐一白一黑,一雅一俗,一粗一细,两个人的共同目标是完成一路南下的巡演,在路上两个人在多个对立领域产生了交流,最终完成了比原有目标更高级的目标。
角色设置的里子是:一个人在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的共融性,这二者本身是对立抉择的过程,在人生的慢慢旅途之中,并非二者择其一,而是要懂得在这二者的交融点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不苦恼的活。
其实在种族平等这方面,我个人认为《绿皮书》还是在表达一个白人理解黑人包容黑人的态度。实际上,基本视角还是带着歧视的。毕竟在高的一方才会去包容理解低的一方,这个视角上本身就是带着高低差的。
故事里,白人司机可以带着身份迷惘的黑人面对自己是黑人这个现实,但是黑人却无法让这个意大利白人有着意识,阶层,文化上的任何进步,至多就是让托尼不歧视他,接纳他。视角上是白人至上,内容再来讲平权,那都是施舍。
在下喜欢《绿皮书》的部分在于它对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的探讨。
我们的生活总离不开钱,很大程度上,钱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但是有了社会地位,就能拥有生命的尊严了吗?起码在《绿皮书》的探讨中并不是这样的。
唐博士用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在社会上赚取了高阶的财富,却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肤色在大环境中的地位。
托尼一身正气嬉笑怒骂,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用拳头打回了生命的尊严,却还是要为一亩三分的房租委曲求全。
这两个人物在一段旅行中虽然没有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却认清了自我,回归了生活。
唐博士终于放下了那些可怕的仪式感,试着用更接地气的办法去生活,不再高高在上,他也接纳了自己是一个黑人的事实,坦然面对自己身在这个社会中所受的待遇,不再用高贵的天赋和低下命运对抗。
而托尼,学会了文法,也见识了高雅,未来的生活可能还是会拮据,但是起码他知道除了低俗的日子,还有灵魂的高贵存在。恩,他还学会了说情话了。
我想,生命就像是在路上的旅程,我们不会永远高贵,也不会永远沉溺于泥土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快乐生活,面对好世界带给自己的幸与不幸,我想这些才是旅行的意义吧。
《绿皮书》给我们的启示
1、 已婚人士更容易获得招聘方的垂青。
2、 一起吃炸鸡真是的男人的浪漫!
3、 你的出身、教育、学识、天赋、技能都很难改变你是谁这个事实。
4、 就算一个人能把肖邦弹的再牛逼,也难掩他的孤独的哀伤。
5、 有些人,穿着最好的西服,住着最好的豪宅,听着最高级的音乐,他的思想依旧是迂腐顽固的。
6、 老美之所以一直在进步,是因为他们承认错误,面对现实,自己有过什么过分的黑历史一律不掩盖,一律在反思,一律在改正,虽然现在也是矫枉过正,但比另外一个国土面积差不多的国家好太多。
7、 托尼就是典型的纯爷们,跪的下膝盖和黑人司机斗地主,拉的下脸来和白人警察盘是非,挥得动拳头胖揍惹事狗,扣得了扳机轰走扒车贼,居然还在旅途中把文笔练到了顶尖,妇复何求!
8、1968年的KFC被这两个主角吃的让2019的我想要点一份全家桶外卖,这广告很值。
9、人活着还是要及时行乐啊,不要因为不卫生就错过了美味的炸鸡~
10、 伟大的音乐真的是雅俗共赏的,就算是俗到托尼这个程度,现场听肖邦依旧那么起劲。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