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篇,庄子外篇的第️十篇,是继《逍遥游》与《齐物论》》之后,又一篇表达庄子主要哲理的精彩篇章。
在秋水篇里,庄子认为一切事物的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因此,人们不要执着于外在的境况而损害自然天性,一切顺应自然,返归本真,从而得以自在、自适、自乐。
并提出认知事物需从全方位、多角度去观察了解,勿局限于时间、空间,当用发展、开阔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
第一章
从望洋兴叹、井底之蛙、不可与夏虫语冰、太仓稊米等妙语,告知勿自大自满,宇宙广袤无边,认知万物是无限的。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秋天水随季节上涨,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宽广,两岸、沙洲之间,牛马不能分辨。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黄河之神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身。河伯顺流东行,至北海,东面望去,看不见水的边际。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河伯开始改变自得的表情,望着海洋向北海神若感叹道:俗语说,听闻许多道理,以为谁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道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我曾听闻有人小看孔子的道理,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不相信。
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如今我目睹您的博大无穷,我不到您这里来就危险了,恐会被懂得大道的人讥笑。
6.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北海神若说:井底之蛙不可与它谈海,因它受到空间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与它谈冰雪,因它受到时令的限制;浅陋之士不可与他谈论道,因他受到教条的束缚。
7.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现今你从江河出来,看到大海,才知你的浅薄,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
8.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天下之水,没有比海更宽广;万千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何时停止,却从不盈满。
9.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海水从尾闾泄漏,不知何时停止,却不曾减少;不因季节有所变化,不因水旱受影响。海水的广大超过江河的流水,不可计数。
10.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而我未曾藉此自满,自以为受形于天地,气禀受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
11.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只存在自以为小的想法,又怎能自满!如此算来,四海在天地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水泽?
12.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如此算来,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在大粮仓?世间物种数以万计,人不过其中之一;
1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人类遍布的九州,谷物生长之地,舟车通达之地,每个人只立身一处。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
14.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能士所劳碌的,不过此处而已。
1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伯夷辞让以取得名声,孔子谈经论道以显示渊博,如此自满,不就像你之前看到河水上涨那样自满?
待续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 九月读书笔札
附言:庄子秋篇有点难读,涵盖的内容较多、较广,趣言妙理,需细心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