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随笔

《人生》随笔

作者: 里兜啊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20:29 被阅读0次

        《人生》发表于1982年,作者路遥以改革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主人公高加林——一个高中毕业生从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的人生变化过程。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及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爱恨情仇让人在读这本书时内心也随着故事的发展时刻充满矛盾的变换,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多变的,作者将这种对人生的思考淋漓尽致的诠释在了主人公高加林身上。文中主人公在听到树上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响起时,猛然惊醒“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把眼前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瞬间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幻影,再或者想起采莲的事情来,春末夏初,花艳叶嫩,年轻的采莲人尽情嬉戏,他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主人公有时沉迷于幻想的世界里,但一瞬间又会回到现实,文中构建的那种美,超脱于现实之上,是一个自在的乌托邦世界,这种美使人不宁静的心灵泯灭自我,超越功利。

            高加林,一个农村青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乡里当了民办教师,不久因为被人排挤回家当了农民,在他心灰意冷遇到农村姑娘巧珍时,这份炽热的爱情使他重新振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县广播站工作时抵抗不住中学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断绝了与巧珍的爱情,不久又因被组织查明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城的,从而消除他的公职赶回农村,这时要去南方的黄亚萍也与他分手,同时农村的巧珍遭受打击早已嫁人,因此高加林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回到农村的土地上,只剩痛苦悔恨。回头看,巧珍闯入他的生活,真心实意的爱着他,她的爱质朴纯真,以充满激情而实际的做法表示了她的爱,但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一直都是不公平的,高加林之于她是完美的,而她之于高加林却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降临时,高加林毫不犹豫的在她与机遇中选了后者。

            我有时会为这种感情感慨,两个人的爱情,却仿佛只有一个人全心全意,这一个人视若珍宝的爱在另一个人眼里比不上自己的私利,这种爱就像是对纯洁爱情的侮辱,或许在高加林爱着巧珍时,的确是真心的,但轻易会被其他诱惑吸引从而放弃爱情的这种做法,我没法认同。如果两个人相爱,只有一方的坚持,另一方却不知道他何时何地会因为什么而动摇,想来这份爱给不了任何人安全感,你根本无法想象,不知道哪天你正满怀欣喜规划着你们的未来,他却提出了分手作为回应。但也有人可能会站在高加林的立场上,认为高加林志向高远,不甘平庸,敢于追求自由的婚姻,是个农村青年奋斗的典型,在有能帮自己发展的更高的机会时,他果断放弃了爱情,是一个果断的人,不被儿女私情断送自己追求的理想,不应该收到非议。实际上,对于他的做法,并无对错可言,不过是自己的选择罢了,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都有苦衷。

            高加林这一人物性格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只不过在这部作品中被立体化了,正是他这种特征,给人留下了真实、鲜活、率真不矫情的深刻印象。《人生》中偶然的机缘作为线索贯穿故事发展,主宰着主人公人生命运,发人深省,当我们真的遇到这样的选择时,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应当慎重。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wj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