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
游戏,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自发自愿的、没有外在目的的自主活动,它产于人的兴趣、需要等内在动机,追求的是好玩愉悦与享乐,即 “好玩”。
教学,则是由教师有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它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当游戏与教学这种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活动相遇,注定没那么甜蜜。
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当追求愉悦与自由的游戏遇到了功利性与严肃性的教学,是难以融合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如何将游戏的趣味性与学习的有效性相结合,如何解决游戏时间与课堂效率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确实困扰着每一位教师。
一 到底是游戏化教学还是教学游戏化?
游戏与教学要实现亲密,就要将游戏与教学相互整合。
这种整合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其实现路径包括游戏化教学与教学游戏化。
1 游戏教学化
当教学走进了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就产生了游戏教学化。
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儿童的游戏,在不能违背儿童意愿的前提下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及时捕捉游戏中的教育时机,发现儿童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恰当的给予帮助,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的一种策略。
游戏教学化策略儿园教学中非常常见,比如,有一次老师发现,某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鞋子脱掉放在滑梯上,鞋子滑了下来,她兴奋地拍手大叫,小朋友们都围了上来想看看究竟。
老师及时抓住教育时机,拿出了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玩的小石子放在了滑梯上,小石子慢慢地滑了下来。接着又拿出了装满沙包的塑料盆让孩子们端端看,小朋友都说很重,端不动。
这时,老师把塑料盆放在滑梯上,塑料盆从滑梯上也滑了下来。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工人叔叔在装卸很重的货物时就是用一个小滑梯来帮忙的,使小朋友们在滑滑梯的游戏中明白了滑梯的原理。
2 教学游戏化
当游戏走进了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就产生了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使学生虽在教学中却产生在游戏中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策略。
通过教学游戏化,严肃的教学氛围会变成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枯燥的教学活动因此而变得有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效率也有所增强。
教学游戏化不仅局限在幼儿园,也是中小学学科教学尤其是英语、体育教学中的常用手段。
当然,我们此次游戏教学的工作坊更强调的是教学游戏化这一概念,游戏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借助游戏这一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更注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游戏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 游戏与教学如何相融?
游戏与教学如何相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此处我们仅结合上次游戏工作坊培训的内容向大家呈现如何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1 游戏框架、机制
当从操作的层面来如何将游戏融入教学时,除了教学内容以外,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游戏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游戏怎么玩?这便涉及到游戏的框架与机制。
游戏结构的框架即游戏的结构,通常包括五种,分别是随机交流、问答游戏、拼图式解难、矩阵游戏、纸牌游戏,相同的框架每次游戏不同,所以装置和内容不同。
游戏的机制,即游戏的操作过程,简单说就是这个游戏怎么玩,每一步怎么样做。游戏的机制主要有交换、排序、筛选、定优次、竞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游戏,比如破冰游戏、动感游戏、模拟游戏、举证游戏等等。
2 游戏融入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的学
陈可儿博士在回答教师们有关游戏融入教学的问题时讲到,“不要常常想怎么样教,而是要问学生怎么去学”。
当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去设计游戏时,排在第一的就不是如何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去展现、该如何控制游戏时间等,而是要思考如果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会所教内容,该选择怎样的游戏。
(2)关注学生学了什么
吴洁容校长曾用ASK来概括她们对香港学生学习内容。A表示态度,S表示知识,K表示技能。如果你成功调动学生A和S,那么K就没有问题了。
刘丽影校长进一步补充,在ASK中,A是最重要的,游戏过程中你们可以确保学生会问(ask)问题吗?是否带来学生进行讨论?因为“玩完了以后学了什么很重要”。
(3)关注学生的体验
体验是游戏的内在特质之一,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是学生在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所难以感受的。
在上次的培训中,有老师问吴洁容校长,用很多时间做一个体验游戏的活动值不值?吴校长说,这样的设计坚持了十年,我们还在用。
学生的体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经历了深刻的体验,才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产生深层次的学习。
我想这或许是吴校长十几年一直坚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案例 游戏名称:游戏知多少问答比赛
游戏规则:老师提问问题,学生选择答案。有A、B、C、D四个答案,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的,如果选择A就举左手,B举右手,C举双手,D就交叉。
问题:以下哪一种是最古老的游戏,A蹴鞠,B七巧板,C鲁班锁,D打麻将。
陈可儿:你为什么选择A呢?
老师:因为图片上看起来比较古老。
陈可儿:你为什么觉得是鲁班锁。
老师:感觉老班年代比较远。
陈可儿:我跟学生说我跟你们看一下资料,每个资料看5秒钟,好的,我们重新选择一下,全部选择C,鲁班锁是春秋建国的时候,我为什么有这个做法呢?让学生看资料呢?
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历史。
老师:我觉得让学生能够更关注,更注意到老师能够罗列出来的信息,他会非常主动的参与学习。
老师:如果老师单讲这几个信息可能时间比较长,但是如果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话,学生在学习这样几个内容,自己就特别的专注学习。
老师:其实游戏都是一个载体,实际上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我觉得这个是目的。
陈可儿:因为我们现在想,这条我们大概用了两分钟就完成了,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派笔记给学生,学生不会看,可是用一个游戏,我看刚刚所有的老师很专注的看每个图片,5秒钟,看完以后大家举手,90%都是答对的,这个就是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三 游戏精神让游戏与教学的更加默契
不管是游戏化教学,还是教学游戏化,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游戏与教学走向融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
然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很难在具体的某一种游戏形式与具体学科内容之间找到精准的、规律性的匹配。
或许,从更高的层面上给教学赋予游戏的精神,可以使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更加默契。
游戏的愉悦精神,将课堂变成“乐学”的场所。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互动中用心地体验知识的来源、共同分享各自的思考,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提升生命的意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乐学”。
游戏的自由精神,让学生感受自主。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上有充分的选择权,有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有机会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体验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游戏的创造精神,使课堂教学互动成为不断生成的活动。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看到课堂的生成性的特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互动的内容,调整互动的形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
最后,教师个人是否具有游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很好玩、很会玩”的教师才有可能在自己教学中设计出学生们“愿意玩、喜欢玩”的游戏。
你愿或不愿,游戏教学一直在那里。
——摘自当代教育家 王婷婷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