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诊断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需要考察个体的心理行为方式是否吻合其所在的文化/社会背景,只有个体心理行为方式明显偏离个体所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才可能被诊断为人格障碍。
个体的心理行为方式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如果个体心理行为方式要偏离其所在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遭遇了常人所不曾经历的事情,或者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认知解读、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
这种在不同于常人的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心理行为方式,置于正常的文化/社会背景中,就会使人出现与周围人互动不和谐,进而造成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情况严重的就可能被视为人格障碍。
从这个角度讲,所谓人格障碍,实际上是个体在成长环境中形成的心理行为方式与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并不吻合,不能脱离环境来判断心理行为方式是否有问题。
这样看来,探究人格障碍的成因,就是要了解患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他们经历了哪些事情,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些事情,做出怎样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也就是要探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如何形成了独特的心理行为方式,而这种心理行为方式与所在的生活环境不相容。
关于人格(或人格障碍)的形成,可以从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来分析。个体方面的因素可以被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环境因素可以被分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所遭遇的事情。
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面对重要他人或遭遇的事件,个体会基于生理(遗传素质)和心理因素(认知经验、认知解读等)做出行为反应,环境(包括重要他人)会对这种行为反应做出回应,个体的某些行为方式被接纳,有些行为方式被拒绝,在持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会发展出一套心理行为方式。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人格(或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 生物学基础: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影响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 内部心理过程:以认知为中介,个体对外部环境的解读,影响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
• 重要他人:个体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与个体密切互动,直接影响个体行为反应;
• 创伤事件:超过个体应对能力的重要负性事件,严重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