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哐当一声响,玻璃药瓶子差一点砸到了闺蜜小卓的头上,这是小卓和她妈妈的第N次吵架。每次爆吵过后,小卓总是会向我哭诉,大意一般都是:“为什么她总是不能理解我?”“她有真正在乎过我的感受吗?”“她这种管教方法,我看着都累!”...
而我总会相对无言,看着她默默平复了情绪,然后再说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话。因为我知道,无数次的吵架和对立,只会让小卓和她妈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的心越来越远。而这样的事情,作为朋友,又怎能帮她完美的解决?
一次又一次的情绪的爆发与失控,并非是自我内心的释放。而是心中所怨无限堆积,最终超载而导致失控。
“发发火就好了、哭一哭喊一喊就过去了。”很多父母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而这种无疾而终的解决方式,最后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不知道,也真的不敢想。
也许,你以为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不仅没有真正在乎过你的孩子,还在无形中灼伤了他。
02
热播电视剧《熊爸熊孩子》中,演员沙溢扮演的熊雄,是一个自高自大、不谙“家”事的大男子主义父亲。在经历职场变革后,不得已待业在家做起了“全职奶爸”,通过对于熊孩子的苦不堪言而又啼笑皆非的教育过程和改变,让熊雄与儿子的心越贴越近。而他改变后的教育方式,其实真的很简单。
当儿子维尼好心帮助老人和反被“诬陷”的时候,熊雄并没有让孩子通过道歉的方式草草了事,因为他深知,他相信孩子做出的行为,让他道歉就是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孩子也不会再次做出那么棒的好心行为。
当儿子的生日礼物变形金刚,成为了自己谈项目合作的筹码,到最后自己果断放弃了到手的合作合同和职位晋升,换回了变形金刚。仅仅是因为不想让儿子失去自己心爱的玩具而伤心不已。
无论在外界看来是多么的庸人自扰,无论事情有多繁琐不堪,也要拼命保护到孩子可怜的、仅剩一点的自尊和信念,这是熊雄坚持的教育方式,也是他对孩子的在乎和爱。
03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扇心门,孩子也不例外。当家长想要走进孩子世界的时候,强行砸门,只会两败俱伤。而只有用细心和耐心找到一把钥匙,才能温柔的打开孩子的心门。而这把钥匙,就叫做“在乎”。
你真的,有在乎过自己的孩子吗?
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关于描述父母子女日常的文章,其中一段:
孩子:“妈妈,外面的天气真好啊,云朵白白的!”
母亲:“你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爸爸,你看这盆花,长得真漂亮啊!”
父亲:“赶紧写作业去吧!”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忍不住笑,也可能会忍不住叹息。多么透彻的日常实例,多么驴唇不对马嘴的谈话过程。你有真正了解过孩子每句话的诉求吗?你有真正在乎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吗?我们宁愿字字斟酌甲方客户的需求方案,也未曾俯身认真了解过孩子的想法吧?!
04
因为彼此在乎,所以甘愿退让。因为彼此在乎,所以惺惺相惜。两个互相都懂对方的人,才能加持未来的幸福生活。两个不在都不在同一频道上的人,又怎能奏出美妙乐章。
曾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有的时候,不是孩子想和你吵架,或者是喜欢惹你生气,而是孩子内心脆弱的求助表现,或者是为你拼命想要懂他却又无计可施的样子,而倍感着急的表现。
就像闺蜜小卓说得那样:“我知道我妈是为了我好,她也试图想了解我的内心,可我们总会因为说得某句话不和,无名之火就会腾起,继而吵得天翻地覆。”
明明都深爱着对方,却总选择对方最讨厌的方式,来束缚彼此。
05
每一次对立或者冲突的背后,总归有且一定会有自己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原因。
当孩子哭得鼻涕眼泪都混在一起时;
当孩子声嘶力竭,仿佛与你不共戴天时;
当孩子嘴上道了歉,眼神却仇视满满时;
当孩子一边跺脚,一边发脾气哼哼时;
当孩子沉默无言,却暗自流泪时;
当孩子毫无表情的冰冷的回击你时...
一切的一切,在你马上要火山喷发前,请静下心来,独自思考或耐心询问:孩子,你为什么你要这样?我想了解你内心的真正的想法,和我谈谈好吗?
充分了解他为什么要生气?
他为什么会伤心?
他在意的是什么?
他害怕的又是什么?
孩子哭到抽搐的面部,已然显示了孩子内心的巨大痛苦,我们怎么还能够继续以恶毒的语言谩骂他、攻击他啊?!
就像Alan Walker 的音乐歌词里唱得那样:
I see those tears in your eyes.
(我看到了闪烁在你眼里的泪光)
I feel so helpless inside.
(我感受到了心底无助的绝望)
Oh love there is not need to hide.
(噢,爱啊,无需隐藏)
Just let me love you when your heart is tired.
(当你身心疲惫时,就让我爱你吧)
我们真的不要采取更为极端激烈的吵架方式,阻断了你和孩子内心唯一沟通的桥梁。身体很累,心更累。
06
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隔阂和间隙,只有满不在乎的沟通方式和一触即发的冲动情绪。在中国,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也许走得都太急了,既胆战心惊,又如履薄冰。
所以我们可能会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给孩子强加一些他不喜欢的东西,而全然不听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也许我们只看到了朋友圈中炫耀孩子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不是活在朋友圈里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活在这个世界里的!
在乎,不是让他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不是保护他不受伤害、平平安安。而是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了解他的想法之后,和他共同进退,共同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
如果你很爱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困于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去爱他。那么就请先学会在乎他吧!放慢你的脚步,停下来,抓住每一个契机。真正去听一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