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也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风尚与习俗的作品,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说《诗经》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使我们了解当时生活、文化、习俗等的重要资料。
其中有些诗就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婚嫁习俗,在《卫风•氓》中就体现出了当时的西周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里去提亲。“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男女结婚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中女子说“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啊,是你实在没有好的媒人”,可见当时的婚姻成礼必须要有媒人在其中起作用。再如《豳风·伐柯》也讲述了媒人的重要性,“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以伐柯需要用斧头来比喻娶妻需要聘媒,可见聘请媒人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就是问名和纳吉,即请媒人问出女子的姓名、生辰,然后去占卜算卦。“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结婚前都要去占卜看看有没有不好的、不合适的预兆,没有凶兆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了。可见周人的心理具有极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占卜吉凶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女子出嫁之时父母都会配送嫁妆,古人对婚礼很重视,办的仪式也很隆重。在《召南•鹊巢》里,“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之子于归,白辆将之”、“之子于归,百辆成之”。“百两御之”是婚礼的开端,新郎家来接亲,车辆来了很多,很壮观;“百辆将之”,接到新娘后人群车辆热热闹闹的簇拥着婚车会男方家;“百辆成之”,大家护着新娘到了男方家里,举行了众人欢聚瞩目、热烈盛大的婚礼,礼毕而婚即成。
在那时,婚俗呈现的也是多姿多彩的,只是大部分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也有一些是自由的恋爱。在《鄘风•蝃蝀》中“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虽然此诗是痛斥、指责破坏婚礼习俗的女子,但是体现出还是有人不满当时的包办婚姻,想要追求自由的恋爱。同样在《鄘风•柏舟》中“髧彼两髦,实为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在那个年代,人们享有一定的爱情自有,但原有的婚俗仍占有重要地位,也可见父母之命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因此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反抗意识。女子对母亲的干涉很不理解,因而采取发誓和呼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在《召南•野有死麕》中“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描绘了一个打猎的男子遇到一位情窦初开的女子,以鹿为礼相赠,就展现出了青年男女自由定情的情景。
在《唐风•绸缪》中说“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在当时人们一听就知道是结婚诗。因为周代结婚时间定在黄昏,必定束薪做火把,束草喂马,迎接新娘,举行婚礼。
可见在《诗经》里显现出西周的婚嫁习俗是很明显的,当时的人对婚嫁也很重视,前前后后礼节繁杂,婚礼隆重,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不可违;又有反抗这种封建礼教、崇尚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尽显当时西周的各种生活现象,婚礼习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