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和宋玉同乡,湖北宜城人,故他将屈原《招魂》著作权归在宋玉名下,这是我所不能同意的。故涉及《招魂》的内容,本文不录。
全书主要以宋玉辞赋的语法和修辞为研究对象,兼之论述了宋玉辞赋的审美。
这是一本以微观视野来研究作家作品语法修辞的书。叙述具体而细碎,实词部分研究以叠言词和联绵词为主,虚词以“兮”和“之”字为主;辞格方面研究亦很详尽。
我猜测作者可能是一位语文教师。
下面就本人感兴趣部分,简略作个总结概括:
实词研究
一,叠音词格式:
(一)AA式,如:耾耾雷声,回穴错迕。(《风赋》)
(二)ABB式,如: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高唐赋》)
(三)AABB式,如:清清泠泠,愈病析酲。(《风赋》)
二,联绵词分类
(一)双声联绵词,如:憭慄兮若在远行。(《九辩》)凄怆貌。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chāo chàng而无冀。(《九辩》)
(二)叠韵联绵词,如: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风赋》)
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风赋》)徘徊貌。
(三)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如:弥节奄忽,蹄足洒血。(《高唐赋》)急遽貌。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凄寂貌。
辞格研究
(一)根于联想的辞格
1,比喻:若,犹,似,像,如
①明喻:体如游龙,袖如素霓。(《舞赋》)
②暗喻:方地为车,圆天为盖。(《大言赋》)
③借喻:何过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九辩》)
2,象征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九辩》)百草喻百姓,林木喻贤人。
3,暗示
女欲置臣……乃更于兰房之室,……为《幽兰》《白雪》之曲。(《讽赋》)暗示自己像幽兰白雪一样香洁。
4,借代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招魂》)文(纹)借代绣花之衣,纤借代纤细之衣。
5,对比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九辩》)众鸟与凤对比,喻群佞并进处官爵,贤才窜逐独无所托。
6,双关
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气,既为自然界之气候,暗含社会之风气。
(二)根于想象的辞格
夸张
赤蚁若象,玄蜂者壶些。(《招魂》)比喻加夸张,兼格。
(三)根于情感的辞格
1,呼告
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2,比拟
燕翩翩而辞归兮 ,蝉寂寞而无声。(《九辩》)拟人。
形容枯槁(《钓赋》)拟物
3,移就
鹍鸡啁哳而悲鸣(《九辩》)
4,委婉
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风赋》)
四,根于感觉的辞格
1,摹绘:摹声,摹色,摹形,摹状
鸧鹧喈喈,群女出桑。摹声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摹色
方地为车,圆天为盖。摹形
薄草靡靡,联延夭夭。摹状。
2,移觉(通感)
《笛赋》“声淫淫以黯黮”听觉与视觉通感。
《高唐赋》“湫兮如风,凄兮如雨”触觉与视觉。
五,根于知觉或注意的辞格
1,衬托
观者称丽,莫不怡悦。(《舞赋》)以观者称丽与怡悦衬托舞美。
2,对偶:正对,反对。
眉连娟以增绕,目流睇而横波。(《舞赋》)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九辩》
3,排比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登》)
4,反复:连续,间隔
《招魂》“归来归来”与“魂兮归来”。
5,顶针
《登》“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增之一分则太长……”顶真加递进。
6,反问
上客,日高,无乃饥乎?(《讽赋》)
7,设问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登》)
六,其他辞格
1,引用
“麦秀渐渐兮”,鸟声革翼。(《笛赋》)
2,互文:本句,对句
瑰姿玮态(《神女赋》)
蒙蒙灭景,昧昧遗形。(《小言赋》)
3,倒装
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
2022第7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