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读她五分钟,知道一生贵重 可以如钢铁般坚硬,也可如兰花般绚烂
她是牛津毕业的博士
她是佛教领袖
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她是缅甸的政治领袖
她是,昂山素季。
我们无需立刻看到遥远的路尽头,我们只需要看到可以抵达那里的路就好了。
这是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学的演讲《佛陀树下有清凉》的一句话。
看见路,但看不见终点,这种悲哀会让很多人放弃,但除了昂山素季这样的人。
对于她的人生来说,重要的不是达到目的,甚至不是测量与成功之间的距离,而是始终前行。昂山素季最光辉的一句话是:“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人世间,但没有多少人像她那样存在。这是我读昂山素季的原因。
从早先的照片上看,其实不难发现她是一位异常美丽的女子,当我看到她时,总会情不自禁的去想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初见她,源于她的勇敢。
1989年4月5日,在缅甸一个小镇的街头,正在进行巡回演讲的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遇到了一队士兵,他们威胁说如果再往前走就要开枪。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昂山素季让她的支持者们站到边上,独自一人走上前去。在相持的最后一刻,带队的少校命令士兵不要开火。在士兵们撤走之后,昂山素季转身离开,背后汗湿了一片。
是的 她是昂山素季,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是缅甸的“钢铁兰花”,是缅甸民盟永远的领袖。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父亲于她,被记忆遗漏的珍贵
缅甸于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19世纪后成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缅甸国父昂山组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起义抗击日军。日本战败后,昂山带领缅甸人民向英国殖民政府要求独立,终于于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遗憾的是昂山已于头一年的7月被政敌暗杀,时年32岁。当时,昂山素季2岁。
即便如此,她还是从身边人的回忆中、从史料中渐渐拼凑出一个“无私无畏,致力于为缅甸带来自由民主”的父亲形象。跟很多人一样,她成为了自己父亲信仰的追随者。
她曾拥有的,最凄美的爱情
1.相识 相知 相爱
18 岁那一年,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学认识了迈克·阿里斯,这个英国人痴迷于她身上的东方魅力,8 年后,在不丹的一座雪山下,向她求婚。结婚后的昂山素季担当了完美家庭主妇的角色,将家庭和事业都照顾得十分妥帖。
婚后十多年,她随他在牛津静静过日子,照顾家庭,让他专心学术研究,那是他们婚姻中最美好祥和的时光。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2.分离 断肠伊始
命运的齿轮从1988年的那个春雪消融的3月开始逆转,昂山素季获悉母亲中风病危,便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赶返缅甸侍母,想不到此一去,却是夫妻天涯断肠之始。
此后,阿里斯多次要求到缅甸探妻,均遭到军政府拒绝。几经争取,几年间两人只短暂会面五次。
3.天人永隔 他和她的爱情
夫妻最后的相聚是在1995年底,可是此后他便不再获准进入缅甸。1999年3月,阿里斯因癌症在牛津逝世,在军政府多番阻挠下,昂山素季最终也无法赴英奔丧。
早在16年前,在雪山下被求婚的时候,昂山素季就问过阿里斯:“如果将来,我的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我随时会回去,你介不介意?”
“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有一天命运会叫他们在家与国之间作出抉择。他清楚知道,眼前这个容颜清丽的妻子绝非一般缅甸女子,她体内流着的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的血,生来就跟国家人民扣连一起。她内心明白,当人民需要她,她必会毫不犹豫付出自己。
当年阿里斯这句爱的承诺,最后通过死亡来体现。他的爱,是别在昂山素季发上的那朵白花,素净而坚贞。而今,则化作她孤独长路上的一盏温柔的灯,静静为她照亮前路。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回国 走上一条不归路 因为她是昂山素季
在1988 年她接到母亲中风的电话,于是立刻飞往仰光,本来以为只会待上几个星期,没想到这一去整整 22 年,她就再也没有离开缅甸一步。
这是一场志在改变缅甸,为缅甸带来民主和自由选举的运动。他们找到昂山素季,想要她作为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昂山素季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她深知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除了其父亲的光环与传承之下的威望,她还有着对祖国的责任。
她也一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终有一天她会去完成父亲的未尽之志。而正是这份使命感,塑造了昂山素季的轮廓。
八月二十六日,仰光近百万群众在瑞德贡大金塔西门外广场集会,昂山素季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民众发表演说。她一身雪白的长裙,宛如一只从仙境飞来的白天鹅。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态、铿锵有力的声调、掷地有声的言词令所有在场的民众印象深刻。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昂山素季敏锐地发现了缅甸悲剧的根源,她说道“极权主义是一种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础上的系统。一个长时间生活在这个系统中的人会不知不觉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恐惧是阴险的,它很容易使一个人将恐惧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为一种习惯。”
在《人权与缅甸》、《Freedom from fear》有这样的解释 。在一个无视基本人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恐惧会成为一种日常秩序。害怕囚禁,害怕酷刑,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财产或生计,害怕贫穷,害怕隔绝,害怕失败。有一种最为隐蔽的恐惧披上了常识甚至是智慧的外衣,它将有助于保全人的自尊和固有尊严的日常细小的勇敢行为,斥为愚蠢、鲁莽、无关紧要或徒劳无用。
导致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那些掌权者恐惧丧失权力及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都导致了腐败。
昂山素季将恐惧作为解释缅甸腐败问题的出发点。“掌权者恐惧丧失权力”实则指的是掌权者不敢放开民主、紧握权力以维护自身利益,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则对应的是普通民众一方,他们不敢反抗、不敢监督,成为腐败的帮凶。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她曾说过:“民主,正如自由、正义以及其它社会政治权利一样,不是给予的,而是通过勇敢、坚定及献身挣来的。”然而,这种国家变革最需要的勇敢、坚定及献身常常不会到来,因为它们已被恐惧压服。也许,只有像昂山素季那样,能以赤手空拳只身一人走向整支镇压军队的人,才能以“大勇”重新唤醒被恐惧吓到的民众。
昂山素季所阐明的,是缅甸极权政府控制思想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每个人相信它灌输的真理“二加二等于五”。一开始,恐惧让人假装顺从。后来,这种驯服一点点成为惯性,甚至传统,这就足以泯灭人性、消灭勇气了。
这是她的选择,从此她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上,也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动荡的局面,她被感到“恐惧”的人软禁
昂山素季组建了新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随着声望的不断攀升,政府对她也越来越忌惮。 1989 年,当局以“煽动骚乱”的罪名软禁昂山素季,期间经过短暂释放、再度软禁的多次反复。
直到 2010 年,她才最终获得自由。在软禁期间,她读书、弹琴、思考,一切如往,一切如常。事前事后,她从未向外界渲染过个人的遭遇。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她深受圣雄甘地的非暴力理论影响,昂山素季开始参与政治并致力于民主进程,但也因此得罪了独裁政府。
军政府于1990年举行了“实验性”的大选,本以为军方似乎稳操胜券,结果出乎意料,却好像是情理之中,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绝对优势。在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作废,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
她的诺贝尔和平奖
1991年,国际社会为了她在维护缅甸人民权益上做的贡献,授予她诺贝尔和平奖。但此时被软禁的她无法亲自前往挪威领奖,只好让儿子代替自己发表了答词。这份答词中引述了昂山素季的名言:“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人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她的仁爱 是她的信仰
2010年11月,以昂山素季的获释为标志,缅甸军政府开启了改革进程。昂山素季也当选了议员,人生开始了新阶段。而此时,曾经成就了她一时之名的妥协、宽容精神,似乎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不满。
对于在推崇流血牺牲和不妥协斗争的氛围中长大的人而言,他们要么批评昂山素季名大于实,要么批评她懦弱,不敢反抗,她所信奉的非暴力的斗争理念也备受抨击。是啊,这个世界的法则常常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但“冤冤相报何时了”,用仇恨去报复仇恨,只会在仇恨的深渊中永无宁日。以非暴力对抗暴力,是需要比暴力对抗更为强大的勇气。
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学的演讲《佛陀树下有清凉》、《人权与缅甸》中都提到 , 在缅甸人民追求民主的进程中,斗争的主要源动力不是对权力、报复及毁灭的渴望,而是对自由、和平及正义的真正尊重。追求缅甸的民主是人民的斗争,是为了争取成为世界共同体的自由平等成员,享受有意义的美好生活。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儒家哲学的仁爱思想大约是昂山素季的第二种思想武器了。 看起来,昂山素季的仁爱之武器,不是抗争,而是召唤。这有点类似于火和光的关系:火一燃起,光就遍照。
这种仁爱之力广大,甚至及于她的对手和敌人。于是,这个国家的尽可能多的民众、官僚、军人甚至罪犯,都纷纷被她所感召,成为她的拥趸。对于爱,只能用爱来回报,而对于恨,其实也需要以仁善来点化。用仇恨去报复仇恨,只会在仇恨的深渊中永无宁日。
从政 她依然在坚持着她所珍视的贵重
由于她不肯在宗教、外来投资等问题上斩钉截铁地反对和谴责政府,人们开始啧有烦言,认为她已经背叛了民主的理想。而面对人们的诘问,昂山素季说,“我做任何事,从来都不只是为了争取人气。有时政治人物必须做一些人们不喜欢的事情。”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
自投身政治以来,她从来都是以从容姿态作无声的抗议,从来都以非暴力的原则对待政治,赋予了政治以道德的内涵,而这正是昂山素季不同于她父亲的地方。
她生命之大勇之气,并非来自于她父亲的传承,支持者的拥护,更非是权力的诱惑,而是来自于对慈悲、正义、民主和道德坚若磐石般的信念。
昂山素季的生命是如此的美丽,或许一天她会带领她的人民由屈辱走向光荣。但这同时也就做了西方势力的傀儡,民主和自由在政治面前,如何说都是苍白的。
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民主政治, 一个有着同情心和爱心的民主政治, 我们不应羞于在政治上谈论同情和爱心,同情和爱的价值应成为政治的一部份, 因为正义需要宽恕来缓和。一位记者问她,“你和别人交谈时总是对宗教谈论得很多, 为什么?” 她的回答是:“因为政治是关于人的,我不能将人和他的精神价值分离开。”
昂山素季 :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昂山素季把佛教作为她的精神源泉之一——众生平等、宽恕待人。但“柔弱胜刚强”,正是这样宽厚从容的精神,战胜了那些强权至上的对手。
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人?为什么我们要有对他人的关怀?为什么需要谈论宗教精神?这些问题,对一个政治家来说,都是需要思考才能做出选择的问题;但对于一个真正伟大的政治家来说,是不需要回答的。因为,这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品格。
在关乎缅甸国运的两个问题上:罗兴亚难民问题和缅北民族地方武装问题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如她曾走过的漫长的艰难,这个女人会用她的信仰,告诉时间,告诉世人,关于她的坚持。
参考资料来源:
演讲:《佛陀树下有清凉》《人权与缅甸》
百度文库《昂山素季语录》
陈艳红《昂山素季思想研究》
赵灵敏《昂山素季:给政治赋予道德》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
专题链接:http://www.jianshu.com/c/b22e3d4b55f7
欢迎订阅和投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