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解决办法
- 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得出合理的调整方案
- 理解双方的诉求,调整自我预期和对方预期
一段关系的改变往往是双向的,它需要我们真诚的沟通,互相理解。它一定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对不同的关系和事件都有不同的衡量度。
“谁痛苦谁改变”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已经难以按捺想要反驳的冲动。这只是对关系处理的单一简化, 这种简化并没有给实践带来便利,反而会造成很多的向内攻击和情绪抑制。我们需要打开视界看到关系里更多的层次,对不同的类型采用对应的方法处理。看了很多家排的相关视频,说完这句话都会马上加一句“先别着急反驳”。我想说的是:“请相信你们想反驳的冲动,因为他们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反人性的”。
解构:
1.什么是痛苦?
痛苦是我们的预期与现实情况相互矛盾所带来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预期和环境来变化这份感觉。
2.什么是改变?
"改变"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解读,我更倾向于用"变化"来代替。
变化是调整原来对关系和环境的固有行为来使反应或结果发生变化。
视频材料的理解
警惕新型PUA:谁痛苦谁改变
这个视频主要是针对"改变"二字提出: "改变"不意味着痛苦的那个人就是错误的,要跳出对错的二元思维。 同时这个改变是多样的--可以是"委曲求全",可以是"愤然离席","毅然断绝","自怨自艾",也可以是积极面对,自我提升,合作协商,向外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谁痛苦谁改变,是这样吗?
这个视频主要探讨了"谁痛苦谁改变"单一简化视角下带来的"零和博弈"问题。
他们以"乱丢袜子,导致其中一人痛苦"来开始探讨
文中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 允许别人有不改变的自由
很多事都是一体两面的: (仅对做家务这件事)也应该要尊重"我"对生活环境整洁的需求。 - "谁痛苦谁改变"属于 客体分离的范畴
这个观点很对,我们痛苦的东西的确需要客体分离让它从感觉具像化到现实对应事件,从而更好地讨论属于自我调整的部分。
最后up主所说的"零和博弈": 如果两个人都遵循"谁痛苦谁改变", 那么只需要不断的制造对方的痛苦,最终谁受不了了就会改变. 在零和博弈下没有赢家,留下一地"鸡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