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水木;摄影:完 璧、陈志强】
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的提督街,过去因提督署衙门得名,密布着百货店、糖果店、餐饮饭店、旧货铺、照相馆、影剧院、理发厅、茶铺、浴室、药店大大小小近300家。过去这里给成都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的电影、“哑茶”和美食。
位于市中心的提督街是先分为东街、中街、西街三段。横跨亲仁里、鼓楼南街、三桂前街、沟头巷、太平街,西起顺城街,东至暑袜街。旧时的一些成都人,把“提督街”误读为“剃头街”,许是那时识字的人不多,称“状元街”为“转元街”,“五桂桥”为“乌龟桥”,“王化桥”为“黄瓜桥”。其实,提督街是因清代四川提督署位于此而得名。
未修蜀都大道前,此街处成都东西交通的关键部位,向西又受顺城街交通不畅的制约。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人流车流塞满大街,寸步难行。街不太宽,但这恰好凝聚人气,是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2008年提督街·完璧摄影 2008年提督街·完璧摄影文化宫里看电影
位于提督街中心的是“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旧时这里是四川省提督署衙门,总领全省军务。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称“中山公园”,1950年扩建为“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属成都市总工会管辖,门票仅需2分钱,而凭工会会员证还可免费入内。宫内有电影院、小剧场、展览馆、图书馆,还有体育馆、灯光球场等。
我小时最喜欢到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票价5分(含门票),而且上映的大多是最新的影片。看电影的人非常多,临时拉起的银幕前黑压压全是人头。在银幕正面观看,总是难以挤进人群,只能远远地眺望,即便找到位子看着也不舒服。我只能跑到银幕后面去看,虽然影片中的人物看起来全是左手握抢,左手吃饭,很是怪异,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我在这儿看了《林海雪原》、《黑山阻击战》、《柳堡的故事》、《红孩子》、《女理发师》等数十部经典电影。
文化宫展览馆经常举办展览,我读小学时常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儿。展览馆门前有个略带西式风格的喷泉,造型十分优美。喷泉分三股喷出,倾洒在池塘里,跳珠溅玉,十分赏心悦目。池塘里栽满了睡莲,一到夏天,满池莲花玲珑剔透,叫人怜爱不已。喷泉旁设了个中式风格的“英雄榜”,宽大的玻璃橱窗里,贴满劳模英雄的大幅照片,我记得有田景琦、张德成等人。
宫内的图书馆虽藏书不多,但却是一个绝佳的读书所在。馆周围大树林立,无一点喧嚣。我读中学时,常常携书在这里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其幽雅宁静令人难忘。图书馆前不远,有一个很大的茶铺,既有室内也有露天。据一位老人讲,这茶铺1949年以前是许多同乡会、同学会、同业公会定期聚集地。当时,各会的牌子挂满了这个茶铺,很是壮观。他还说,这里也曾是银钱业交易市场。成都最早的自发组织的“围棋社”也曾从少城公园迁到中山公园,这里常常举行自发的围棋比赛,吸引了不少爱好者,也培养了不少棋手。文化宫还开办过短期的集邮市场,后来因举办成都名小吃展销又一度红火。
三义园外喝“哑茶”
在我幼时,常随父亲去提督东街三义园茶铺喝茶。街北“三义园”是祭祀刘备、关羽、张飞的庙宇。大殿修得十分有气魄,石柱高耸,檐角凌空,匾额对联无数。刘、关、张三人的塑像威风庄严。这里是茶叶、田地房产业人士集中之地,有名之“精益”醋庄就设在庙门口。“三义园”东是“丞相祠”,祀诸葛亮。
提督街的茶铺特别多。有名的“魏家祠”茶铺也在此街的北面,是皮鞋、皮革业人士常聚之处。这些茶铺整日人来人往,十分兴旺,经常有人找不到喝茶的座位。最有意思的是一家名为“哑巴茶社”的茶铺,在三义庙南,这里经常有一大群哑巴在这里聚会,嘴里发出含混的声音,再用手势相互比划着摆“龙门阵”,他们聊得非常高兴,但路人却不知所云。
热闹的提督街还曾成为一群人的生财之地。早些年,我每经过“军影”(即解放军影剧院,1951年2月以前叫“国民电影院”)时,曾奇怪怎么大门前一棵树下站一个人,有时又蹲坐在铁栏杆上。这些人一般近中午才来,一人固定一棵树下,近晚才离开。这些人的眼睛总是盯着过往的行人,但又无什么举动。后来,我才得知,这是一群专门做票证生意的“串串”(倒买倒买票证的人)。“串串”们的生意后来越做越大,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不局限于票证了。他们临晚常大群蚁聚于提督东街“华美商店”门前人行道和大街上,有的卖半导体收音机,有的卖纯毛衣服,有的卖烟酒白糖,什么东西都有,直到夜深了这些人方才散去。
20世纪70~80年代提督街上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对面国营华美商店(陈志强提供)夜晚的提督街也是个热闹的场所,文化宫一带常有一些人摆摊设点卖小吃,也有一些卖唱的艺人,其中有个艺人尤为出名,给我的印象最深。此人是个男的,却喜欢女人状,腰肢扭动比一般女性还妖娆柔软,兰花指细细长长,人也长得肤白细嫩。他常被一群小伙子拦住请他唱歌,他总是先扭捏作态半天,其女性的羞涩撒娇等特点充分显示后,又一支接一支用女音唱歌,还唱得很不错咧,常常赢得巴掌声,这个“假女子”是街上的开心果,但他的生活却有些艰辛。
提督街上享口福
提督街的餐饮名店之多,当居全市第一,共有20多家。
“食时饭店”和耗子洞张鸭子紧挨着,一楼一底。饭店汇聚了不少名厨。每到就餐时,楼上楼下一片喧哗。该店代表菜有鱼香肉丝、糊辣腰花、火爆双脆、宫保鸡丁、生爆盐煎肉、干煸肉丝等。炒菜不换锅,不过油,现兑滋汁,一锅成菜,体现了正宗川菜的传统特色。
“齐鲁食堂”位于提督西街,是成都惟一一家供应山东风味的餐馆。该店由著名鲁菜厨师掌灶,制作富有山东风味的各式菜肴数十种。其中代表菜有山东蒸丸、木樨肉片、干炸里脊、清氽丸子、芥菜什景粉丝、炒浮油鸡片、油焖鱼等。其山东风味小吃更是脍炙人口(原意),如银丝卷等。仅炒面一样就有煎蛋、海味、肉丝、鸡丝、什景等类别。该店为适应成都人,也供应川菜。其闷锅饭煮得特别好,软硬合适,松泡滋润。
“三六九”餐馆位于文化宫对面,是一家经营“京苏味”的特色餐馆。该店厨师阵容庞大,所制作的道地京苏味菜品,风味别致。其著名菜肴有油爆虾、烧鳝糊、糖醋排骨、砂锅鱼头、烧划水等。另外,该店供应的大肉、虾仁、大排、生煎包子、肉汤圆、鱼荪粥、炒面、汤包、锅贴等美食,十分受欢迎。其建筑为一楼一底,楼下供应风味小吃与炒菜,楼上承办席桌,可供150多人同时进餐。
位于东街的“钟水饺”更是中外闻名。它由钟燮森在1893年于荔枝巷开业。所以又有荔枝巷水饺之称。该店最为著名的是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红油水饺味微辣鲜香,咸中带甜。清汤水饺味清鲜美,淡而不薄,入口细嫩化渣。红油水饺吃完后,我常常又买一块椒盐酥锅魁,把它搓成小块小块后蘸红油调料吃,别有风味。
20世纪70年代钟水饺店(陈志强提供)有名的“夫妻肺片”也在提督街,位于西街。早期,郭朝华夫妇亲自操作,一同提篮沿街叫卖肺片,群众为区别于其他一般肺片,戏称为“夫妻肺片”。其制作十分精细、调味讲究。牛杂分别用不同加热时间卤制,火候恰到好处,再以薄刀片切,调味品也多用老料,然后加入精制卤水调合。制出的肺片颜色红亮,柔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我的一个邻居姓侯,20世纪70年代初就在夫妻肺片做拌菜,制作出的肺片称得上正宗夫妻肺片,现(注:本文作于2008年)与他人合伙开锅魁店,夫妻肺片是当家菜。
20世纪70年代夫妻肺片(陈志强提供)紧挨着夫妻肺片的是成都又一家名小吃店——“担担面”。担担面既是店名,也是一种极多顾客欢迎的面食。担担面在成都已有80多年历史。原来的担担面是挑担经营,担子一头是火炉,一头放食厢贮放原料碗筷。担担面用红油、咸酱油、芽菜、葱花、味精、甜醋作调料,再在韭菜叶子面条上覆盖碎肉干臊子,拌合调食,十分爽口。我的妹妹是云南“知青”,后来嫁到昆明。她说20世纪80年代初,成都在昆明金碧路开了一家“担担面”餐馆。终日顾客如云,她好不容易排班(排队)才吃到一碗正宗的家乡味担担面,感觉成都都离她近多了。
20世纪70年代成都担担面(陈志强提供)提督东街的一家清真牛肉馆子也很有名,店堂又大又深,所卖牛羊肉食品极富清真特色。与之斜对面太升路口有一家羊肉餐馆,羊肉汤鲜美异常,最扯人眼球(引人注意)的是那卖票的女子,长得娇小玲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许是常喝羊肉汤的关系,她的皮肤又细又嫩,还白里透红。许多小伙子为一睹芳容来吃羊肉汤,这真是饱了口福又饱了眼福。
“淘海楼”和“海味餐厅”在提督东街,所制海味食品在成都算首屈一指。以前,这里还有一家“爱尔兰西餐店”,专售西餐食品。
著名的“大可楼仪器商店”也在此街,是文华食品厂的主要门市部之一,始创于民国初年。生产的红糖麻饼、海式包子老少咸宜,为人称道。此外,还有“儿童食品商店”和“新上海糕点铺”,所制糖果糕点也极受欢迎。
除餐饮名店外,提督街的“解放军影剧院”、“永兴烧坊”、“庐山照像馆”、“林林商场”、“三江鞋店”、“萧集翰”中药店(1900年萧特之创设,传说其石刻店招为一沦为乞丐的落魄文人所书)、“工人浴室”(1949年以前叫“沧浪歌”,十分有韵味)、“半芳美发厅”、“华美商场”等在成都都是响当当的著名休闲娱乐购物的场所。
1980年端午节中午,我和女朋友前往提督街耗子洞张鸭子就餐。我们要了一份樟茶鸭及一些小菜。待樟茶鸭上桌,一股浓香扑鼻而来。酱红的鸭皮,雪白的鸭肉,使人大快朵颐。我的女朋友最喜欢吃卤菜烧烤类食物。后来,便经常缠着我要去吃耗子洞张鸭子。她说这张鸭子她做梦都想吃。当然,我只好满足她这并不高的要求。
(下篇:《盐市口与人民东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