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19:07 被阅读0次

中元节。

中元节的来历有些复杂。与儒释道三家都有瓜葛。

道教体系里,天、地、水“三元”,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于是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作为管理者出现在神祇世界里。工作分工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诞辰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上称元日、七月十五称中元日、十月十五称下元日,是为“三元日”。

《修行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这一天,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救目是古时有名的杂剧剧目,当是由经书敷演而来。

这一天,寺院有盂兰盆法会,寻常百姓家,这日都会斋僧供佛,为过世的亲眷祈福。梁武帝信奉佛教,更在这一天倡导佛事活动,中元节盂兰盆节在民间更加普遍流行。

至于儒家,从来都有慎终追远、不忘来处的传统。节日祭祀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向先人汇报成绩。《诗经》里的“颂”就有许多这样的内容。古时农事大于天,不止节日,重要的农事时节,也要祭告祖先。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有记:“古者岁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七月谷物熟,让祖先尝新。这个尝新日,原不固定。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地和盂兰盆会、中元节合而为一。

不管怎么样,中元节都是个与亡灵有关的日子。请道士念经,去寺院参加法会,更多的人家,可能只是买一刀黄表纸,携了烛火,在路口烧掉,念叨一番。古时,这天的老百姓,还会去河里放莲花灯。

中元节的传承,到今天,最普遍的还是夜晚路口的烧纸送钱活动。早前一周,街市上就出现专门的摊床,卖相关的祭品,大多是绢花黄纸之类。有些店铺也上些货,做个短时生意,与人方便,自己也多点进项。

大约前年吧,提倡文明祭祀,满城不见一家纸品摊子,鲜花店生意立刻红火起来,听说黄白菊花供不应求。去年,也是鲜花的行市。前几日,也见少许摊床店铺卖绢花等物,晚上,已经有零星的人家在路口烧纸了。今晚,估计会更多一些。鲜花祭祀,让人们多了一个表达心意的途径。但是,千年的传统,改变也难。

小时候,看人家烧纸,觉得迷信。人到中年,才有所明白。祭祀,一头关乎逝者,一头关乎生者。路口的一刀黄纸,安放的是成年人的思念、脆弱和坚强。那些永远难以说出口的痛,那些最想说而来不及了的乐,都在简单的扒拉纸的动作中,都在对一小团暖火的注视中。烧过这一刀纸,在心里叨咕几句,又鼓起勇气和热情,过好白日阳世人的生活。

过了中元节,带着祖先的祝福和护佑,开始努力下半年的日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chiltx.html